广西凌云:给老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2020-05-22 09:2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本报通讯员 韦付增 曾军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凌云县组织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剥茧比赛

  广西凌云县创新扶贫工作模式,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配齐110个行政村第一书记和扶贫专干,因地制宜引导鼓励群众发展桑蚕等产业,靠种桑养蚕走出了一条山区百姓的脱贫致富路。

  “今年计划养蚕130张,毛收入估计能到35万元,扣掉人工等费用等,纯收入约20万元。”天气越来越热,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桑蚕大户刘正和忙着加盖小蚕房,今年新种20多亩桑苗后,他的桑园种植面积达到75亩。

  处在河池和百色两市边界上的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绝大部分属山地,以前群众靠外出务工、种植玉米、养猪、喂鸡等传统种养业维持生活。磨贤村村书记谭远昌介绍,自己属于村里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的一批人,担任村干部后,他和村“两委”极力为贫困群众寻找“出路”,经过不断努力,目前磨贤村有桑园6000余亩,年产值1700万元左右,种桑养蚕成为村里致富主导产业。以刘正和为例,他从广东打工回来后,2006年种下了30多亩桑树,当年就见效,随后不断扩大规模,全身心投入发展桑蚕,年纯收入近20万元。

  “日照桑间雨浇园,叶肥蚕壮吐丝团;不怕辛苦不怕累,更盼小康把梦圆。”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也是县里的种桑养蚕大村,蚕农张桂林今年打算每批喂养3.5张蚕,虽然前几天刚剥的第一批蚕茧,受疫情影响价格不是很理想,只卖了7000多元,但她对下一批蚕茧充满信心。

  在下甲镇加西村加屯,一栋栋“桑蚕屋”立在村道边,山脚下是茂密的桑园。百色市委组织部派驻加西村第一书记黄大卫介绍,村民以前种玉米赚钱少,这里山地多,适合种桑叶,近年来,他们发动群众在玉米地、农田里种桑叶养蚕,近两年村里买车的多了、盖新房的多了,银蚕吐金丝,村里的贫困户靠着小蚕脱贫致富。

  从2003年起,凌云县在磨贤村、平怀村等村试点发展桑蚕产业,经过多年探索发展,目前桑蚕成为全县重点脱贫产业。

  为保证桑蚕富农,该县加大扶持力度,在苗木购买、蚕房建设、蚕沙池建设和技术上给予支持,服务建设好辖区内蚕茧收购企业,让蚕农增收和企业增效实现双赢。对新建的小蚕共育室和蚕沙池,分别按照每平米300元、每立方米150元进行补助。整合深圳盐田区对口帮扶资金和县财政资金集中建设标准大蚕房,并做好大蚕房的出租、管理工作,每间大蚕房每年可收取租金600-800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产业链发展。同时,该县注重树典型抓示范,打造凌云县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以“专业合作社+基地+科技+贫困户”等方式让群众抱团发展,降低风险,提高蚕农积极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凌云县桑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规范的引导。根据摸底调查,凌云县政府专门聘请了9名桑蚕生产技术员到乡、村第一线,指导培训种桑养蚕。举办全县小蚕共育培训班,组织桑蚕生产技术员和“土专家”到田间地头给蚕农送技术,手把手指导蚕农管好桑园养好蚕,进一步推广小蚕共育、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格蔟自动上蔟等实用技术,有效提高了鲜茧产量和质量。如今在蚕农们看来,种桑养蚕投资少,风险低,只要心细、不怕累,收入来得快,小康生活有奔头。

  “年初考虑到疫情影响,我们一方面鼓励群众发展桑蚕产业,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市场,确保蚕茧价格,让群众的收入得到保障,巩固脱贫成果。”该县桑蚕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达8.1万亩,2019年蚕茧产值达2亿元,全县养蚕农户5981户,户均收入3.41万元,全县桑蚕产业保持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