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如何打好“特”字牌
沃野田畴绿意浓,四季变换迎丰收。十月的广西桂林阳朔县福利镇黑皮果蔗农业产业园,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意,呈现一幅喜人的丰收景象。本期村头板凳会,我们邀请了阳朔六位到村任职选调生,在南国丰收季的甘蔗园里,一起畅聊分享各自所在小村落的产业亮点、未来突破点,共同探讨如何打好“特”字牌。
主持人:倪敏
本期嘉宾
陈科朋 阳朔县福利镇龙尾村党总支部书记助理
王振辉 阳朔县白沙镇蕉芭林村党总支部书记助理
刘泽良 阳朔县金宝乡大利村党总支部书记助理
莫培华 阳朔县杨堤乡中南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徐晶晶 阳朔县白沙镇立龙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黄 何 阳朔县高田镇高田村党委书记助理
有啥特别好?
主持人:用好乡村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大家到村有一段时间了,请谈一谈所任职村有啥特色产业,你们目前是如何帮助本村发挥产业优势的?
陈科朋:“白露时节瑶寨忙,收获硕果归满仓,一开园来把桃采,品尝猕猴桃甜又香。”今年是红心猕猴桃“落户”龙尾村的第5个年头,我和村干部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了3条全长约1500米的水渠,保障了50亩果园灌溉用水。目前我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250余亩,亩产约1500斤,每年为种植户增收2万元以上。
王振辉:我们白沙镇蕉芭林村可是远近闻名的金桔村。全村500多户村民种植金桔超2万亩,人均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靠着种植金桔实现了致富。我刚来的时候,村里正在筹备金桔种植和管护技术升级工作,我积极加入其中,同致富能手一起负责了“三避”(避雨避寒避晒)集成体系、水肥一体化灌溉、生物诱捕三项无公害标准化栽培与防治技术的推广,帮助120余户农户提高果品品质、延长销售期。
莫培华:我所任职的杨堤乡中南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宜黄皮果树生长,村民们种出来的黄皮果酸甜爽口,亩产能达到400公斤。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我主动对接自治区乡村科技特派员到村进行技术指导,针对黄皮果水肥管理、病虫害预防、采摘技术等,为种植户传授种植经验、答疑解惑。
徐晶晶:苗木花卉是我们白沙镇立龙村的特色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亩,品种丰富多样,有桂花树、三角梅、罗汉松、紫薇等。我今年9月到立龙村任职后积极开展产业调研工作,通过走访入户与座谈交流,形成了《立龙村苗木花卉产业情况调研报告》,为产业长久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黄何:高田村以水稻种植为主,现有优质水稻农田1000余亩。我到村任职时为了抢抓秋粮丰收,积极联系后盾单位,同村干部组成助农秋收队,到田间地头帮助抢收水稻,看着粒粒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特别有成就感。
什么特别难?
主持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助力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家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化解的?
陈科朋:龙尾村村委距离县城30公里,“好果也怕巷子深”,种出来的果子怎么销出去是村民最操心的事。我试着对接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邀请他们设计猕猴桃吉祥物“云瑶”表情包,又拍摄龙尾宣传片,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人认识龙尾、喜欢龙尾、走进龙尾。利用瑶族特色村寨及特色文化,举办“歌飞三月三,情满龙尾瑶”等特色活动,努力让游客“走进来”、猕猴桃“走出去”。
刘泽良:大利村以前跟风种植过传统金桔,但竞争激烈,村民增收难。依托金宝乡党委和政府,我邀请广西优秀科技特派员、金宝乡农技人员为村民开展脆蜜金桔种植与管护技术培训。一开始,项目不被村民看好,村书记便和种植大户带头试种了20余亩。等到丰收时,我同村干部举办“金桔大王擂台赛”,让大家比一比、亮一亮。看到这个新品种价格能卖到普通品种的6倍,大家才放下心来“跟种”。村里计划明年增加200余亩,年产值可望达到300万元。
徐晶晶:我们村的苗木花卉产业已有较大规模,但对传统作物的过度依赖也导致产业结构单一,村民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受自然天气和市场气候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弱,村民收入不稳定。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让产业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黄何:高田村还有不少旱地、荒地,布局零散,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村里的产业很难进行规模化统一化管理。我们也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对土地进行平整、修复、复耕,对低丘岗地进行回填,努力实现“粮田”变“良田”。
如何特别强?
主持人:土特产的“竞品”很多,如何才能助力产业做大做强、让一产“接二连三”?结合村情实际,大家分析一下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
刘泽良:我们村目前还存在脆蜜金桔种植产业规模小、以出售水果原材料为主、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下一步,在引导村民高效利用荒山、撂荒地等闲置土地大面积种植脆蜜金桔的同时,要延长产业链,将果实进一步加工成脆蜜果茶、脆蜜金桔汁等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逐步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陈科朋:目前龙尾村红心猕猴桃以散果销售为主,下一步要按照“集链成群”的思路,进一步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猕猴桃产业向“生产+加工+旅游”一体化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助力龙尾村更宜居宜业。
莫培华:为突破中南村现有发展困境,我们计划大力发展田园农业旅游模式,组建村内农旅发展工作组,争取资金支持,动员村民用自家庭院开办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住宿用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并邀请专业人士整体规划设计村内产业布局,开发田园风光观赏点、农耕文化体验点及绿色产品品尝点,形成集体化、规模化发展模式。
徐晶晶:不能把眼光局限在传统种植业,要多方位多途径开发利用好各类农业资源。比如我们计划整合村里闲置土地、山地,优化资源,拓展种植桃花、紫荆花等观赏性树木,草莓、葡萄、圣女果等水果植物,并利用闲置的土房屋改造成农家乐或古民宿,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观光综合体。
黄何:高田村的水稻产业已集成化、规模化,下一步重点要畅通水稻销售渠道。我们计划重点运用线上直播、短视频宣传等新型营销手段,开辟线上渠道,同时邀请互联网营销专家到村里开展农产品电商人才培训,培养本土电子商务人才,助力高田村水稻销售搭上互联网快车。
到村任职选调生们在丰收的甘蔗地里畅聊。廖昕月 刘泽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