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让“搬得出”到“能致富”两不误
2020-08-28 17:0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龙见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自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锦屏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用三个“强化”(即:强化思想引导、强化后续扶持、强化主动融入),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强化思想引导,培养搬迁群众归属感。从搬迁动员到进城落地安置,锦屏县始终要求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加以引导,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建设同步推进,将安置区纳入城镇一体化建设,统筹资源,将安置点建设得更加完善,让搬迁群众住得放心、舒心。同时,将走访关爱和感恩教育深度融合,让搬迁群众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让搬迁群众安下心来,融得进来,找到家的感觉,进而增强“留下来”的内生动力。全县先后实施新建县城第二中心幼儿园、改扩建潘寨小学、锦屏四中等项目,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学需求;建成移民广场、小区篮球运动场,在小区安放休闲凳椅,满足群众娱乐、活动、休憩场所需求;并开展“五下乡”政策集中宣传活动、脱贫攻坚文艺汇演、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20余场次,增强文化引领能力,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强化后续扶持,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为妥善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确保易地搬迁群众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实现“能致富”。先后实施了“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难题,让易地搬迁群众“脑袋”富起来,激发内生动力,让更多贫困劳动力有意愿、有机会走出家门就业。其次,积极统筹公益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人口就业;并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抓紧抓实抓细各项产业扶贫措施,让易地搬迁群众“口袋”鼓起来。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在潘寨大公田安置小区周边实施240亩中药材基地和100个蔬菜大棚基地项目,保住了“乡愁”又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同时,在安置小区内建成3688平方米就业扶贫车间,积极引进了贵州飘雅服饰有限公司、锦屏富永昌电子有限公司、锦屏福鑫服饰有限公司、锦屏县精工镜配件有限公司、贵州荣帆电器有限公司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可为搬迁群众提供680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

  强化主动融入,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为进一步实现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引导群众参与新家园建设。全县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工作嵌入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实施“党建+服务”,以“党心”贴“民心”,把服务和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先后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教育,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搬迁群众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和文化素质,真正让搬迁群众成为新生活的主人。全县从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生态移民局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帮助指导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建成了“妇女之家”、“工会之家”、“四点半学校”、“志愿者之家”、“就业办公室”等“硬件设施”,搭建起了干群连心“平台”,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畅通了服务搬迁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易地搬迁关乎脱贫攻坚成败,后续扶持关乎脱贫成色,锦屏县也将始终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主体,坚持现行标准,接续扶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加速向前,让“搬得出”到“能致富”两不误。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