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芦山了,不知道能不能做好?”这是我得知被安排到贵州省惠水县芦山镇小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的反应。带着激动和压力,我来到了小石村,开始了驻村之旅。
小石村是县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深感重任在肩,担心自己做不好,到时候辜负组织的期望,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做出一番成绩,誓不罢休!
来到小石村第一天,我就沉下心来,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一名“村里人”,将工作重点聚焦在村民的急难愁盼上。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认真学习“三农”政策,主动向镇干部学经验,向村干部讨办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我深知,只有尽快掌握村情民意、找准工作方式,才能有的放矢回应村民所需、所盼、所求,真正干到点上、做到村民心里去。
初来乍到,也有一些村民对我心存疑虑,认为我是来“镀金”的。对此,我坚持吃住在村、走家串户,因为我深知,只有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往后的日子里,很多村民从不认识我到慢慢能叫出我的名字,对我的态度也由怀疑变成了接纳,大家都说我越来越像“村里人”了。
了解了情况,就要办好事。我将全村脱贫户及监测户的基本情况详细记录在案,做到户户有记录、家家不遗漏。同时也将村民反映的问题集结成册,明确办理人员、办理措施、办理时限,哪些事能办、办得怎么样,都及时一一告知村民。来来回回、风里雨里,一次次和村民面对面、一次次找办法抓落实,办成了许多村民认可的小事、好事、棘手事,“村里人”办好“村里事”,村民们对此很满意。
从“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到“一定能做好”,从“心存疑虑”到“满怀感谢”,不仅是我在驻村路上的“最大收获”,也真实记录着我和村民们以心换心的“双向奔赴”。下一步,我将继续围绕小石村强村富民目标,以村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最大成绩,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们一起共创和美小石,为乡村振兴添上绚烂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