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合力 打好服务村民“组合拳”
2024-08-30 09:3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代小勇(右二)带袁乞涵(左二)在村民果园走访。(赤水县委组织部供图)

  师傅:代小勇

  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兴红村党总支书记

  徒弟:袁乞涵

  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兴红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大家好,我叫袁乞涵,来自重庆……”2023年,一口普通话的袁乞涵走进了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兴红村,开启了她的到村任职之路。

  “干部老龄化,闲散无激情”,是来之前袁乞涵对村干部的猜想。到了村委会后,她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村“两委”班子干劲十足,干部身怀“绝技”,且都很年轻。

  “袁乞涵,以后你必须要说方言。”这是她的师傅、兴红村党总支书记代小勇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既然你来到我们这里,我就要教你一套拳法。”

  “拳法?”猜不透具体啥意思,但袁乞涵恍然明白,自己将从“象牙书生”变成“江湖侠女”。

  “乞涵,今天的群众会由你来主持。”到村第4天,袁乞涵便被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主持第一场群众会。

  会场里,充斥着袁乞涵听不明白的当地方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随时插话打断袁乞涵的发言,有的随意高声喧闹……场面一度混乱,这场群众会进行得并不顺利。

  “袁乞涵,群众会和你在大学开的会是不是不一样啊?”看到惊慌失措的袁乞涵,代小勇打趣地问。

  “代书记,是太不一样了。”

  “没事儿,明天我就教你一套‘地趟拳’,帮助你跨过到村的第一道坎儿。”

  随着师傅这句承诺,第二天,袁乞涵开始了到村任职后的第一次入户走访,这一走,便是从早走到晚。

  这一天,师傅骑着摩托车带着徒弟走遍了村内15个村民小组。一天的时间当然不够,所以代小勇只选择了特殊人群、创业代表、村民小组长。袁乞涵一边聆听师傅和大家的交谈,一边录音,很少插话。当晚回家后,通过翻录音,再复盘走访情况,写下了她的第一篇到村任职日记。

  师傅告诉她,要用心去感受真农村,换位思考听群众真需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丈量选调路。最重要的是,要通过面对面打交道,让村民把选调生当自家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袁乞涵,袁幺妹”“袁幺妹,你来啦”……听到村民对她的称呼透着热乎劲,袁乞涵的内心别提有多暖。慢慢地,袁乞涵明白了师傅传教的这套“地趟拳”的意义:就是要扎根群众、收获民心。

  打好“地趟拳”,目的是接地气,打好“鹰爪拳”,则是学会精准出击。

  “袁乞涵这个城里的姑娘,有特点,不服输,是行动派。”代小勇说,“孺子可教,她任职的两年,我要把她培养成一个全才。”

  代小勇认为袁乞涵是研究生,那肯定会钻研。于是,他把清理、规范村级集体经济资料的活儿交给她。袁乞涵清楚,这件事对到村还不到半年时间的自己来说难度系数很大。拿着一张张清单,从早到晚追着村干部询问情况,一点一滴地学习村级集体经济相关知识,从新手小白到主持召开集体经济分红现场会……袁乞涵硬是把这个难活儿干成了。

  电商经济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代小勇认为徒弟必须学会直播。

  第一次直播带货,徒弟既腼腆,又生硬。

  那是去年12月,代小勇带着袁乞涵到村民的柑橘林里进行了她第一场直播,帮村民销售椪柑。直播时,袁乞涵没什么信心,一直求助代小勇入镜救场。

  现在,直播带货袁乞涵已不在话下,还成为村里直播间的策划、导演、主播。“从不想直播,到侃侃而谈,这姑娘变化很大。”代小勇说。

  袁乞涵做过高校辅导员,学过心理学,曾拍着胸脯对代小勇说,她最不怕的就是琐事烦事,因为她都经历过。代小勇提醒她:农村不是学校,没那么简单。村里一位高三学生,没考上大学,打算外出打工。村干部都觉得她成绩不错,应该复读,也担心她年纪小,一人外出受欺负。但孩子执意要打工,都劝不住。得知此事后,袁乞涵主动“领题”,三天两头往孩子家跑。她把自己的求学经历、高校体验,一一分享给对方。在“知心姐姐”的劝说下,孩子去复读了。

  还有一招是“伏虎拳”。所谓“伏虎拳”就是要攻坚克难抓落实。

  兴红村的电商直播是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的重要渠道,该村的乌骨鸡蛋在网上供不应求。但今年6月以来,乌骨鸡蛋产量突增,因新建储存仓还未安装空调,收购上来的一批鸡蛋热坏了。村干部开始在朋友圈拓展销售渠道,但远不够解决难题。

  “代书记,这样下去可不行,我看着坏掉的鸡蛋心发慌。”一边是仓库里成堆的鸡蛋,一边是提蛋叫卖的村民,袁乞涵和代小勇很犯愁,合计怎么解难题,“‘618’要到了,能不能搞一波大促?”“我们试试,我来拿方案,你来拍预热视频。”

  学过音乐的袁乞涵当天就拿出了改编歌词,自弹自唱拍下了乌骨鸡蛋宣传视频。经过一个星期的直播,线上线下双渠道努力,村“两委”帮村民卖了4000枚鸡蛋。

  “村民遇到的难题、村庄发展路上的难题,都是我从没遇到过的,但是在师傅的带领下,我解决了不少问题。我坚信,到村任职这份阅历,是我人生最厚重的颜色。”袁乞涵说。

  本报记者 周静文 通讯员 张倩

责编:蒋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