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党建+扶贫”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2018-12-28 10:26: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柳昌林、罗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驻村第一书记“传帮带”,内“推”外“引”建强基层党组织队伍……近年来,海南在脱贫攻坚战中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志智双扶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党建“传帮带”,打造带不走的党支部

  今年9月,因动脉硬化住院的隋耀达惦记着村里工作,没待半个月就匆匆出院。2015年到保亭县任共村第一书记,他举家“落户”山村扶贫。结合山多地少的实际,他引导村民种植红毛丹和益智、养殖黑山羊、发展黎锦编织,带领各族群众蹚出了一条脱贫路。

  当前,海南还有83个未出列贫困村,这些村庄的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存在软弱散的现象。驻村第一书记不仅是脱贫攻坚“作战员”,还是基层党建“组织员”。

  “白天忙扶贫,晚上忙党建。”琼中县什运乡便文村第一书记徐世明说。从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到讲党课,再到发展党员,驻村后他在党建“传帮带”上倾注了不少心血。截至目前,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近3000名。

  脱贫攻坚还需破除陈规陋习。当前,海南贫困地区危房改造陆续完成。驻村第一书记指导各地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防止攀比斗富、铺张浪费。

  五指山市毛阳镇毛栈村第一书记杜经师驻村后,召开村民会议协商制定了“毛栈村村规民约”,引导树立良好村风民俗,建立村级自我管理和约束的长效机制。

  万宁市尖岭村出台“红七条”“黑十七条”和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村规民约,向攀比斗富、铺张浪费等陋习“宣战”。

  海南省委组织部二处副处长吴永忠说,促脱贫还需强党建,打造一支带不走、战斗力强的党支部,才能带领村民接续脱贫、振兴乡村。

  筑牢贫困村庄“战斗堡垒”

  走进白沙县南班村,密林掩映着幢幢小楼,林荫小路上不时有自驾游车辆驶过。谁能想到,这座美丽的村落,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和“垃圾村”。

  2016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曾在三亚一家旅游企业工作的高勇高票当选了“一肩挑”的书记、主任。他带领村民们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引导村民成立了芭蕉村休闲观光合作社。去年南班村成功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彻底甩掉了“光棍村”“垃圾村”的帽子。

  海南一手抓贫困村支部建设,一手建强带头人队伍,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既从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又从农村致富能人、大学毕业生和复退军人中择优“推”,还从务工经商能人中择优“引”。

  目前,海南村级组织班子平均年龄不到44岁,致富带头人8618人,比上届增加 1726人。今年10月,海南印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建强贫困村党组织,建立健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海南立足村级组织,借助产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动致富能力。截至去年底,海南贫困地区15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由村两委干部领办创办的188个。干群互动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也为党员实践提供平台,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从去年起,屯昌在全县设立产业互助合作社,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社长,社员轮流生产巡查、共同防疫免疫、共同购置生产资料、共同销售。屯昌县委书记田志强说:“互助合作社解放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依托规模化经营掌握更多定价权,同时有效提升了村两委干部的‘双带’能力,壮大集体产业。”

  志智双扶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

  在五指山市毛路村,一面“心愿墙”汇集着几百户村民对村庄建设、扶贫等工作的建议,架起干群沟通桥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海南农民不仅是受益者,也成为积极参与的建设者。

  海南自2016年底起开设脱贫致富电视夜校,邀请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致富能手及优秀帮扶干部讲政策、教技术、举案例。全省2721个教学点,10.6万贫困户主要劳动力和2万多名扶贫干部一同学习、讨论,勠力同心谋脱贫。

  两年来,大量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脱贫没想法”到“致富有门路”转变。在夜校的启发和指导下,海口市罗经村贫困户黄振步和其他5名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养殖黑山羊,去年全部实现脱贫,合作社还纳入了周边村庄22户贫困户。

  基层自治能力、民主协商不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热情不高、渠道不畅……针对脱贫攻坚暴露的基层治理短板,海南在全省村级组织推行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务协商会构成的“一核两委一会”治理模式,激发农民参与村务积极性。

  结合脱贫攻坚,琼中正逐步推动富美乡村建设向全县544个自然村全覆盖。琼中县富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国清介绍,从村庄规划到管理运营农民广泛参与,大小事项均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务民主协商会决定。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