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外出研学是组织学员赴上海、江苏,参观当地的特色民宿和种植基地。”近日,面对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的咨询,海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总顾问谈永祥回复道。他们说到的,是海南三亚博后教育培训农民田间学校承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而这个“田间学校”,正是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履行任期承诺的成果之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自觉把助力产业发展作为驻村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2023年协助村委会设立“三亚市博后投资有限公司”,为统筹村集体经济发展铺平道路。2024年初市委组织部开展“亮目标 比进展 晒成效”三步工作法后,工作队循着“既要守好农业基本盘,又必须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结合3名队员的工作背景优势,确定了“弥补种植业短板”“打造博后民宿区域公用品牌”和“支持培训产业提档升级”这3个任期承诺,并抓紧对接资源,逐一践行落实。
积极学习引进 探索种植业新模式
“我今年种植了新引进的阳雀湖辣椒,有保底价,没有滞销,效益还不错。”村民蒲向东说。驻村伊始,乡村振兴工作队即了解到本村辣椒种植户常会因辣椒品种不好、种植技术欠缺等原因出现滞销,收入难以得到保障。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们千方百计联系到龙头企业湖南阳雀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村民前往其种植基地现场学习,并购买种籽进行小规模试种,最终促成了在3个村推广种植。
另外,工作队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江苏涟水县高素质农民协会等方面的对接,尝试进行新品种山兰稻及其他优质功能性水稻的引种。为进一步争取支持,提升发展能级,乡村振兴工作队还认真撰写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申报书,精心设计“糖心谷共享农庄”项目并多方推介。近期三亚市热科院开始推动土地整体租赁,谋划打造特色高效农产品种植基地,种植业终于迎来了新转机。“现在村里还引进了研学企业,相信种植业的效益会越来越好。”来自区项目推进服务中心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翟艳海说。
打造区域品牌 激发民宿产业新动能
“大家都把各自的好资源整理出来,一起参加这次民宿集群推广直播活动。”近期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民宿经营者恳谈会上,队员邵晶正忙着协调。他由市旅游发展局选派,是这方面的能手。经过多年发展,博后村拥有各类民宿74家,客房逾2000间,已成为海南最大的民宿村之一,但整体知名度不高,协同性不强。
针对此状况,工作队起草了《博后村乡村振兴旅游品牌形象构建及统一宣传、统一运营项目总体方案》,并抓住三亚农投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村”的契机联手打造“亚龙湾博后民宿集”区域公用品牌。设计创作品牌标识,建立统一的视觉及传播标准;开通“博后宿集”官方抖音号和微信公众号,积极协助征集发布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开展话题营销,促进消费者游玩体验……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整合资源、展示特色、持续引流,民宿产业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24年博后村民宿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06万人次,累计创收1.5亿元,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加强对接合作 拓展培训产业新领域
自2019年底省委党校在村挂牌成立现场教学点,村里开始承接教育培训业务,几年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近300个,培训学员3万余人次(含现场教学),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万元。
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乡村振兴工作队一方面推动成立村委会独资运营的“三亚博后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深化与吉阳区城投人力资源公司的合作,持续优化干部培训业务。另一方面则大力拓展合作渠道,与海南开放大学、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立紧密联系,成功推动设立海南乡村振兴教学培训基地和海南三亚博后教育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并积极争取到“三亚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等多个培训班次落地,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2024年村里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8个,参训学员达2615人次,有效增加了村集体及民宿、餐饮等产业的收入,并为乡村发展培育了大批实用人才。
通讯员 胡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