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师名课 | 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村书记讲给村书记听
2024-07-05 15:07:00  作者:记者 刘凤双 通讯员 肖鑫 实习生 徐雨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6月24日,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热浪翻滚,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送别了来自非洲的22名学员。自2016年5月揭牌以来,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迎来又送往了14万余名学员,涉及国内31个省(区、市)和3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这个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为何会建在一个豫北农村?又凭啥能叫响全国?

  这要从“吃亏书记”李连成说起。西辛庄地处黄河半滩区,过去,地里“只长盐碱不长庄稼”。1991年,李连成当选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发动全村人一起发展蔬菜大棚。李连成整日穿梭于蔬菜大棚,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忙贷款,甚至将自家3座大棚无偿转让给困难群众。两年时间,西辛庄村成为蔬菜种植专业村,赚下“第一桶金”。

  看着西辛庄村靠种蔬菜起了家,周边村庄纷纷跟风学习,蔬菜一下子不值钱了。李连成拿出6万元,发动其他12名群众各出资1万元,共同创办起了造纸厂。李连成说,造纸厂两年时间赚了200万元,年底每个股东分到了10多万元。西辛庄村相继建了纺纱厂、酒厂、纸箱厂等21家村办企业,年产值近9亿元。

  村民口袋逐渐鼓起来,新村规划也提上日程。李连成把自家房子拆掉,把村民眼中这块“上乘的宅基地”让出来,告诉大家“我搬到南大坑,谁有意见谁跟我换”,让村民心服口服。新村规划顺利完成。

  如今走进西辛庄村,在村室前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当干部就要能吃亏”。李连成告诉记者,立这块“吃亏碑”是让自己天天看见,也让党员群众天天看见,从而形成一种行动自觉。也正是靠着吃亏奉献的精神,西辛庄村男女老少拧成了一股绳,不仅推动村庄蝶变为经济富裕的全国文明村,也带动周边几个村庄共同发展。

  依托李连成吃亏奉献精神和西辛庄村30年不平凡发展路的独特资源,濮阳市委在西辛庄村创建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学院以西辛庄村为支点,在周边建设提升若干观摩点,同时聚焦民宿旅游、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等,建设融产学研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学院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除了李连成外,还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党的二十大代表裴春亮、“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钟佰均等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一直以来,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坚持错位发展,紧盯农村基层干部这一群体,创新办学思路、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教学方式。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坚持“农村发展重点难点在哪、培训就及时跟进到哪”“农村基层干部缺什么、培训就补什么”的原则,对标需求精准设计培训课程。培训前,研判参训学员履职及所在村基本情况,形成培训需求数据图表,定制培训“菜单”,改变“一盘菜待尽天下客”的老做法。同时,注重抓后期反馈,培训后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尽可能全面了解培训效果,不断完善培训方案。

  濮阳县鲁河镇后杜堌村党支部书记孙来盟是学院的“老朋友”。2018年,还是“基层新兵”的他,在这里参加了新任村书记培训。正是因为这次培训,孙来盟有机会与基层经验丰富的“老兵”请教,通俗易懂又行之有效的“土办法”,让他在村庄治理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自那之后,孙来盟只要有机会就会来学院学习,“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还找到了差距、增加了动力,更激发了学先进、争先进的决心。”作为濮阳县的“后起之秀”,后杜堌村发展了50座蚂蚱养殖棚、10个木耳大棚,规模经营成方连片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酒店一次性拖鞋纺织品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

  “在《支书话振兴》课堂上,我与连成书记三次互动,我深深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我也把吃亏奉献精神带回村,以此凝聚了更大的发展合力。”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七里村党总支书记王革新回忆,培训最难得的是能够同全国各地的村书记交流,“这里有强大的村书记朋友圈!”王革新记得,当时在“村情项目发布会”上,大家逐一介绍村情、推介土特产。“我们村商贸旅游业相对发达,大家展示的产品对我很有吸引力。”王革新说,这堂课结束之后,他就与这些村庄谈起了合作,通过营销联动和产品互补,实现了共赢。

  王革新所说的“村情项目发布会”,也是该学院突出融合互动的特色课程之一。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培训中,学院坚持“三个带来、三个留下”,即带来一个先进发展案例、一个先进人物事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留下一条好经验、一条好建议、一个村情发展项目。通过常态化开展村情推介会、项目发布会,推动资源丰富、禀赋各异、优势互补的村相互结对。截至目前,各地村书记达成500多项合作协议,完成150多项工作项目。

  放眼未来,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体,突出特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继续打造吃亏奉献精神、村书记成长规律研究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品牌课程,建设全国村党支部书记专精培育基地、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国乡村实用人才孵化基地和全国农业援外培训交流基地“四个基地”。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