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沟变成了“幸福岭”
——湖北郧西发展“三个经济”壮大乡村产业
技术人员在安家乡长岗岭村羊肚菌大棚指导生产 (十堰市委组织部供图)
眼下,湖北省郧西县安家乡长岗岭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山坡上大棚里热火朝天地制作羊肚菌菌种,山坡下岔沟里一网网武昌鱼、草鱼陆续出水,一幢幢砖瓦农房整齐干净,一树树火红柿子挂在枝头……
“九山半水半分田,曾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拦路虎’。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因‘沟’制宜发展‘三个经济’,昔日的荒山沟变了样,每年村集体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长岗岭变成了‘幸福岭’!”谈起村庄变化,长岗岭村党支部书记毛德均脸上洋溢着笑容。
像长岗岭这样的典型山沟村,郧西县有200余个。近年来,郧西县创新发展沟域经济、庭院经济、订单经济,深挖资源撬动发展新活力,2022年286个行政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5.2万元。
打造特色沟域经济
长岗岭村有5条山沟,5个村民小组。一组经果沟,二组药材沟,三组珍菌沟,四组水产沟,五组畜牧沟,组组有党员,沟沟有产业。“沟上发展产业,建了组织,有了神雾岭区域党建联合体的指导,村民们荷包都鼓起来了呢。”毛德均介绍道。
2022年初,依托省科技厅驻村帮扶优势,郧西县在安家乡建立了神雾岭区域党建联合体,将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的田坑村、神雾岭村等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区域党建联合体通过组织联建、人才联育、产业联兴、资源联享、治理联抓“五联”工作机制,将长岗岭村发展模式逐步复制到田坑村、神雾岭村,一举带动茶叶、核桃、中药材等产业蓬勃发展,3个村产业基地达5800余亩,2022年产值达900余万元,45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郧西县境内有6500多个大小山丘和3000多条河流,郧西县探索以沟域为单元,依托“党建+产业链”,结合“坡”“沟”“湾”的实际,带领群众发展马头山羊、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木本油料、生态渔业等6大产业,打造沟域经济示范带300个。
灵活发展庭院经济
郧西县坚持“船小好调头”发展思路,引导村民就近就便,在住宅院落周边发展小餐馆、小作坊、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小池塘、小商店等“七小业态”,大力发展农特产业,变“方寸闲地”为“增收宝地”。通过设立村投公司、专业合作社等,经常性开办农特产品展销、乡村集市等活动,让“小而散”的庭院经济规模化、市场化。
以关防乡沙沟村为例。2021年村里主导成立村投公司——仙河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村260余户村民以房屋、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方式参与经营。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由党员干部带头兴办豆腐、花馍等15家家庭作坊和农家乐,定期举办油菜花节、乡村音乐节等活动,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18万名,实现旅游收入1500余万元,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考虑到村民们技能水平偏低的实际,郧西组织114名党员技术人才和377名乡土人才组成“红色服务队”,通过“专业培训+家庭集训+基地实训”方式,引导农户从事泥瓦木匠、种植养殖等行业,定期开展外出学习、技能比武等活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38人,让村民从“有手艺”转向“更专业”,带动全县建成家庭养殖园、家庭菜园、家庭作坊、家庭旅馆等庭院经济主体4000余户。
培育定制订单经济
“今天这一万斤黄皮椒,正准备装车送到十堰天河缘公司。”香口乡民辉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志斌在大棚里忙着组织人员采摘。肖志斌是香口乡上香口村党支部回引的产业能人,通过订单式蔬菜种植,他赚到了回乡创业的“第一桶金”。
郧西以蔬菜、铁扫帚等产业引路,通过乡镇党委统筹、产业链党委牵头、村党支部参与,招引返乡能人、本地知名企业家,培植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助对接大型商超、食品加工企业等拓展销路,一手连田地,一手拉市场,推动县域订单经济主体达60家,形成订单产业基地6万余亩,辐射带动4.5万名农户增收。
聚焦合同关系不稳定、质量标准认定不统一等问题,充分发挥产业联合党委作用,统筹县直单位、金融企业、行业协会等部门,完善企业信用调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法律咨询服务、投诉快速处理等工作机制,督促合同双方履约,让群众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此外,还开通党员直播间、网红达人直播间138个,带动中药材、铁扫帚等一大批农特产品迅速“出山”。
通讯员 乔娉 王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