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产业发展项目
2021-08-27 10:1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谭家场乡党委书记 钟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08年,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后在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寺前镇、板桥乡、谭家场乡等乡镇工作,每到一地都对当地产业发展进行探索,“量身定制”产业发展项目。

钟斌(左二)带队考察参观茶叶产业基地

  机遇来了不放弃

  近年来,辰溪县政府决定大力扶持发展油茶产业,打造全国“油茶之乡”。为了争取项目,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计划,顺利将油茶产业园项目引入板桥乡落地实施。通过招商引资,我们与怀化某公司成功对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村民土地,付给他们租金,前30年油茶收益归公司所有,30年之后油茶收益归村民所有。流转经营期间,村民可受雇于公司,从事管理油茶树、采摘茶果等工作,获得劳务收入。

  规划已定,第一步是要说服村民将土地流转出来。在实施过程中,意料之中的阻碍接踵而至:由于租赁时间太长,部分年纪大的村民舍不得砍掉老油茶树,尽管产量极少;有些在外务工村民宁愿土地抛荒,也不愿签订协议;也有人担心出租时间太长,土地会变成别人的。

  我们用最笨拙的办法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跟村民讲清政策、分析利弊,加上动员乡贤、能人协助做工作,最终完成所有土地流转。

  抓住机遇的板桥乡是幸运的。那几年,我们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新建和改造了近50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油茶产业园初具规模。今年,我再次回到板桥乡,油茶产业园已接近万亩,园区功能得到了新扩展,倍感欣慰。

谭家场乡“三屯”牌西瓜丰收

  弯路不等于错路

  后来,我由板桥乡转到谭家场乡工作。跟板桥乡的小丘陵相比,谭家场乡的山高耸入云。当地较知名的产业是“三屯”西瓜,但农户各自为战,质与量都难以保证,没能发展壮大。

  2018年,我们决心将“三屯”西瓜打造成谭家场乡的产业名片,不仅给“三屯”西瓜成功申请了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还注册了商标。那一年,我们没有尝试流转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而是鼓励村民自由种植:乡政府统一购买西瓜种子,聘请技术人员育苗,将西瓜苗免费分给农户,政府派技术人员跟踪指导,保障全乡西瓜品质统一。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2018年西瓜下苗的时候雨水太多,结瓜的时候又遇上干旱,导致西瓜严重减产。那年,农户在西瓜上的收入远不及我们刚开始计算的多,农户的积极性受到不小的打击。我整夜在思考是否走了弯路。

  2021年,乡村振兴春风吹来,唤醒了我们内心沉睡已久的西瓜产业梦。我们动员在外务工的优秀青年返乡创业,流转了数百亩土地种植西瓜,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大户带散户,种植西瓜上千亩。乡政府牵头成立了谭家场西瓜协会,将政策、技术、宣传等各方面人才都囊括其中,希望能成功将“三屯”牌高山富硒西瓜产业扶上马。

  西瓜产业的曲折,让我有很多感慨。偏远山村最缺乏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与产业发展路径,必须结合这些“特别却不特殊”的村庄的实际,在产业发展上“量身定制”。

  能做的先做起来

  白岩冲村以前算是谭家场乡最穷的村了,地处全乡最偏僻处,主村落背后有一座巨大的白色石头悬崖,阻断了与外界的路,仿若世外桃源。新任村书记是一名退伍军人,有想法有干劲,一心想把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我对他全力支持,经过反复的调研和商讨,“山上养羊、山中种芹、山下养鱼”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思路应运而生。村书记身先士卒,带头入股了十几万元,全村涣散的人心聚了起来,超过半数的村民都入股了养鱼基地,目前已初步实现收益。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白岩冲村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驿站,将村集体经济的部分收益花到孩子身上,请老师给他们上课,举办趣味运动会,带他们去县科技馆参观……该村还将以集体经济为支撑,带动村里养老、医疗、教育等事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示范点。

  这些工作经历给了我不少启发。事在人为,偏远山村的产业发展不会永远受制于先天匮乏的资源禀赋,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人才的输入、农村群众意识的觉醒等因素,都有机会使之前那些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果没有资金去启动一个新产业,可以另辟蹊径、化繁为简,从能做的事情上跨出第一步。比如,想发展乡村旅游,没资金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是否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在房屋的外墙上作画,打造网红打卡地?有些村拥有不少闲置土地,是否可以通过招商引资,与社会贤达对接发展现代化农业?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尝试,涓涓细流终有一日能汇成大江大河。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