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在乡间|百年传承,杨柳依旧
2023-08-30 16:41:00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 陈丽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金陵第一帝孙权曾威仪驻马,宋代儒学大师朱熹曾泛舟湖上……杨柳村,地处南京市上秦淮河平原腹地,河川纵横、良田阡陌,其上游为著名的湖熟古镇,下游是方山,南达秣陵关,北通石头津,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在一代代杨柳村人共同奋进之下,她有了更多响亮的名字:中华门外第一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畔千年古村等。更让杨柳村人骄傲的是,这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如经济学家张履鸾、昆虫学家张履鸿,中国声纳之父宫先仪、全国核试验基地研究员朱凤蓉将军(女)、全国著名脑外科专家朱政鸣等。

  漫步村中,一砖一瓦,都讲述着杨柳村的前世今生,一家一户,都凸显着杨柳村的文化变迁。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故事不断更新演绎,但在文化积淀中杨柳村的底蕴一直未变,永远是一道光,照进每一位杨柳村人的心间,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韶华匆匆而去,但旧居风雅依然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温暖与暗香,内敛和书卷之气永远萦绕在“崇厚堂”的青砖瓦巷中。一代代人的坚守,让“读贤书,立人品”这一家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崇厚堂”内,我的外公外婆这一脉算是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了。他们始终坚守“读贤书,立人品”这一条家风,不管家庭经济多么困难,外部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6个子女均接受教育,4个女儿初中毕业,2个儿子高中毕业。外婆常说:“就算缺吃少穿,也不能缺读书。”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读贤书,立人品”的最好诠释,外公外婆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着“崇厚堂”的后代,至今,每年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 冬至六个节日,家里的老少都到老宅子聚餐、祭祖。大家齐聚老宅,大人们忙吃忙喝,分工有序,小孩子们在院内嬉戏玩耍,这种和谐温馨又热闹非凡的场面,时时会在杨柳村“崇厚堂”内上演。守护“崇厚堂”,坚守“读贤书,立人品”是一场一直进行的“接力赛”,成为每一位后人的使命。

  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厚的杨柳村,每个堂都有警示后人的治家修身的家训。

  小小的崇厚堂是时代的大窗口,生动记录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崇厚堂”的文化故事在口口相传中自觉融入到每一代人的生命中。如今产业兴、环境美、人气旺,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传承和发展乡间文化的力量,愈发感激“崇厚堂”里发生的故事,也愈发期盼“崇厚堂”文化传承与发展得以锐变,不断创新与新时代相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杨柳村设立国学堂,让乡间的文化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在国学堂里,乡村的孩子们能够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到儒家思想、诗词书画等方面的知识,在古老的文化传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学会尊重师长、敬爱长辈,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国学堂也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和互动,增加了乡村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泰戈尔曾说:“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如今,文化传承与发展正悄悄地推动着杨柳村。它不仅让杨柳村的居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整个乡村发展注入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城市建筑、自然景观或许可以在他处寻得“雷同”,但属于杨柳村这片土地的文化印记是独一无二的,一批又一批杨柳子弟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份共同记忆,强化杨柳村的文化归属,增强杨柳村的文化自信。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