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小事”成全美好生活
2022年初夏,作为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选派的省委驻泗洪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员,刘莹来到宿迁市泗洪县双沟镇塔河村开展帮促工作。与他同时到村的,还有人民银行总行8位选调生。谈及驻村近两年来的工作,刘莹自谦“都是小事”,但驻村工作队做的那些小事,都是塔河村村民的“大事”,成全了村民的美好生活。
“过去,我们一锅饭一个菜吃一天,如今在代餐食堂天天不重样,荤素搭配营养好。”塔河村83岁的汤立现感慨地说。代餐食堂,是驻村工作队到村后做成的第一件“小事”。
刘莹和人民银行总行8位选调生都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来泗洪之前,忐忑与期待同时萦绕心头,忐忑的是自己不熟悉农村情况,期待的是这次极具意义的全新挑战和历练成长。”如何开展驻村工作?调查研究是传家宝。刘莹带着曾敬诚、俞江、余鸿举、王永旭、陶瑞5位选调生,挨家挨户走访。经了解发现,户籍人口近1700人的塔河村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务工,常住的400多人中有三分之一是70岁以上老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老人还是独居。收入水平低、长期形成的节俭习惯、家庭就餐人数少等三重因素,导致绝大多数老人做饭时抱着“能简单则简单,吃饱就行”的想法,菜品单一导致营养不良,吃剩菜剩饭导致腹泻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这样的伙食状况让工作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定争取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和省委驻洪帮促工作队出资,解决留守老人一日三餐问题。利用村内闲置房舍,工作组购置灶台灶具、锅碗瓢盆、空调冰箱等食堂配套设施,建立“和香满堂”代餐食堂,为老人共建一个温馨的家。既要让留守老人吃好,又不增加老人生活负担,代餐食堂每天伙食费只需老人个人交7元,村集体补贴7元。
食堂建好了,怎么确保持续运营?工作队在制度上下功夫,除了因地制宜出台管理制度,还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补贴资金持续到位。除了依靠村集体收入、乡村能人捐助外,工作组还夯实了三项补贴资金来源。首先,沟通明确镇政府代管的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帮促塔河村的产业项目每年收益10余万元,全部用于食堂使用;其次,了解到泗洪县政府去年出台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文件有助餐服务补助事项,工作组沟通主管该项工作的民政部门,争取每年视情况奖补1至2万元;最后,帮助食堂打造自身“造血”能力,扩大食堂经营范围,在老人代餐服务外,承办本村及附近村的红白喜事,夏收等农忙时节为村民提供就餐服务,日常提供面点外卖和零点小炒。
刘莹和驻村工作队做成的第二件“小事”,是点亮村庄。“我一直想为月光下的中国写一首诗;这个夜晚,在双淮;我感觉到了中国的心跳。”暮色四合,刘莹和8名选调生在双淮村文化广场,正朗诵着改编后的《月光下的中国》。双沟镇双淮村是人民银行总行选调生到村锻炼点,原有的党建文化广场年久失修,大多数路灯处于“失明”状态,多年来村民夜间出行难。“群众有呼声,我们就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解决。” 刘莹和几位选调生一合计,决定向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争取资金加以修缮。
满足群众的呼声是帮促工作的出发点,但不是终点。路灯安装好了,点亮了村庄,如何借此“点靓”乡村夜生活呢?工作组决定把夜晚亮化后的村庄,打造为宣传党的新思想新精神的新阵地、提升村民精神生活的新舞台。在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的支持下,工作队为村民广场配备了投影、放音等设施,成立了本村独有的“乡村大舞台”。舞台建成后,村民的夜生活也跟着丰富起来,朗诵、歌唱、广场舞、宣讲……一场又一场活动,点亮了乡村夜生活,也“点靓”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驻村,除了要在物质层面做工作,也不能忘了精神层面。刘莹渐渐认识到,埋头实践工作同时也要推动党的政策精神“飞入”农村基层一线,为此,他和工作队做了第三件“小事”:成立“淮畔兴农”志愿服务宣讲团。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刘莹带着王帷韬、邓书颜、裴家乐3位选调生,根据中央关于“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要求,走进双沟镇人民政府、银行基层网点、民营企业、田间地头,宣讲会议精神。他们在全面介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对象开展重点解读,与受众开展双向交流,帮助基层干部群众坚定做好新一年工作的信心。
驻村工作,不仅是帮促当地,也是在“帮促”自身。“驻村伊始,我和8位选调生就形成共识,驻村帮促不仅是单向帮促,也是向基层学习、锻炼自我的过程。”刘莹说,驻村近两年,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经济金融情况,以帮促点为“麻雀”进行深度解剖,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撰写了多个调研报告。同时,也研究利用人民银行总行有关政策措施,置换了部分高利率贷款,实现银行与村民双赢。
2024年暮春,站在百花争艳的塔河村,一年多前刚驻村时的忐忑已不见,有点“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他在驻村日记里写道:一只鸡、一盏灯、一餐饭……数不清有多少次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有多少次田间地头风雨无阻,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小事,每一桩实事。我们将继续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不忘初来之志,不负肩上之责,充实度过余下的驻村时光。
本报记者 朱秀霞 实习生 徐雨辰
86岁汤义林老奶奶把筷子餐碗当快板,激动地说唱起代餐食堂的好 (塔河村委会供图)
刘莹(左)和村民在一起 刘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