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青年说”丨南京佘村: 古韵新生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2-17 11:12:00  作者:张翔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南京市江宁区紫金山麓东南,藏着一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佘村。这里不仅留存着明清古建筑群、古祠、古窑等历史遗迹,更以“金陵古风第一村”的美誉,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佘村曾因采石业和石灰窑厂兴盛一时,却也因生态破坏陷入困境。2016年起,佘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关停污染产业,复绿矿山宕口,修复九龙埂观赏农田,种植油菜、梨树、茶叶等经济作物,形成四季皆景的田园画卷,生态与发展的“含绿量”显著提升。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佘村注重对村落风貌和格局的整体保护,充分挖掘历史典故、乡风民俗,以民间故事、农耕文化等,“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中的潘氏住宅作为明清历史遗迹的主要建筑,极具代表性。富商潘氏于清朝年间逃难至此,其建造的住宅较为低调,保留至今的古屋仍透出富商气派,每进门楼上均有砖雕石刻,雕刻精美,结构精巧。

  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修缮施工队请专家对构件依照古法修复,对于墙缝、砖瓦间的部分残缺仅作安全处理,不过多修复,力求呈现历史原貌。

  除修缮古建筑,“活态”传承也至关重要。佘村社区成立志愿队伍,深入挖掘当地民间故事、乡风民俗,整理编撰《佘村故事》《佘村志》等地方志,让地方特色文化得以发扬。同时,利用修缮好的潘氏宗祠建设村史馆,开展佘村锣鼓等特色文化项目,传承优秀传统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让农村更加富裕。曾经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如今不少成了民宿经营者,生活方式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穿过一条宽阔的马路,古朴素雅的凉亭引人驻足。现在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村民们再也不用走6公里路到上坊去乘车。仅此一条,就让村民的幸福感大为增加。

  访谈民宿经营者,也能感受到他们满满的幸福感:村里建起了现代化垃圾分解站和垃圾分类收集亭,污水、垃圾不见了,房前屋后各色花朵赏心悦目,来旅游的人更多了,民宿生意也越来越好。截至2024年,佘村年统计数据显示佘村累计接待游客量达50余万人次,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60万,更多佘村人愿意在家门口创业。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富山”,佘村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擎,书写了古村落焕新的生动篇章。在这片承载乡愁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翔胜

  潘家祠堂外景。张翔胜摄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