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清晨,江西省峡江县仁和镇仁和村红三军团东渡赣江会议旧址旁,一棵百年银杏裹着金光,和煦的晨风拂过叶尖,沙沙声里漾开一片鲜活的生机。树底下两张石桌旁围满了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村庄的发展规划。
“文仔书记,村里这破水沟一下大雨就堵塞,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出行。”带头说话的是村民彭水根,一旁的其他村民也跟着附和起来。
村党支部书记胡建文翻开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低头详细记录下来。自今年依托农家院打造“银杏议事角”阵地以来,这棵百年银杏见证了20多场“板凳会”,从协调邻里纠纷到为民办理实事,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庄环境整治,大大小小的事在树影里有了着落。
“以前有事得往村委会跑,现在端着茶碗坐树下,有啥说啥,痛快!”村民胡才倬指着墙上张贴的“银杏议事角”公开栏,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内容,左边是群众诉求清单,右边是党员领题进度表。“7月23日,胡文宣反映村口的水泥路爆裂,影响群众出行,党员胡跃武领题,7月24日前解决,已完成!”老胡手指划过最新一栏说:“这公示栏比我家墙上的日历还清楚,事情办到哪步,一眼看得见。”
公示栏的透明,源于“党员十户长”的硬约束。仁和村21名“党员十户长”定期走访联系户,把田埂上的抱怨、灶房里的需求记进民情日记本,每周六带到议事会与群众共同商讨。每名党员把领题解决情况、未办结事项原因、下一步计划,全部上栏公示。
最让村民信服的,是“问题解决不过月”的实效。
6月下旬,村民邓顺生在公示栏贴了张手写条:“村北路口路灯坏了半个月,晚上下地干活心里慌。”当天下午,党员邓桂春就带着电工上门排查,发现是线路老化。他把“领题承诺”贴在公示栏最显眼处:“6月30日前修复,责任党员:邓桂春。”为了赶进度,邓桂春主动协调施工队,加班加点挖沟换线,原本3天的活2天就干完了。
今年“双抢”农忙时,党员陈明忠在走访中发现,陈家组抗旱井淤泥堵塞,当天就在公示栏贴了“诉求单”,主动领下“7月10日前更换水管”的任务。接下来的5天里,他带着联系户的青壮年帮忙搬运管材,协调镇水利站技术员指导疏通抗旱井,完工当天特意在栏里贴了张“验收照”。
正如村口新挂的标语写的“树影会说话,民心聚成塔”,在仁和村,每一片飘落的银杏叶,都藏着基层民主的温度;每一次围坐的闲聊,都在为乡村振兴攒着劲儿。
本报通讯员 帅轲 宋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