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第一书记刘涛:走好一针一线,用“绣花”功夫扶贫
2017-11-24 11:23: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安祖仁 杨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刘涛(右)看望受伤党员。 房丽宏供图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穆家岭村,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虽然鲜为人知,但当初唱红大江南北的那首《愚公移山》歌曲的词作者韩永久,则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农民。“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简单而淳朴的歌词,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出穆家岭人对脱贫致富的期盼。

  穆家岭的村民们世代靠着“八山半水一分田”生活,青山碧水隔开了村子与外界的联系,也隔断了村民们致富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沉淀,穆家岭渐渐成了贫困的代名词。

  2016年3月,鞍山市委统战部抽调刘涛来到这个小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刘涛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带领党员群众拔穷根、改村貌、引项目,让每家每户分享精准扶贫的红利。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沟变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先进村。

  从入村第一天起,刘涛就注重培养与当地群众的感情。在了解到贫困户孙文生家生活困难时,扶贫队员们经常带着慰问品去看望。听说村民荀凤利想养鸭子,但手头没钱,扶贫队员们毫不犹豫解囊相助。老党员李延刚生病了,扶贫队员们第一时间带着营养品前去看望。今年春节,刘涛等人一大早6点不到,就赶到村里,挨家挨户给老党员和乡亲们拜年……温馨的举动,让驻村工作队和全村百姓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在穆家岭,闲暇时间我经常看一张照片,照片里杨婶用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深情地递给我一碗刚煮好的山楂水。”刘涛说,”这碗酸甜的水是我喝过的最好的饮料,那味道是我们付出的汗水,那滋味是百姓对我们信任。”刘涛表示,驻村工作一定要赢得民心,要想让穆家岭发生更大的变化,没有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不行。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强化党员争先意识,刘涛在村里组织开展了“最美穆家岭人”评选,树立了多名优秀党员和模范村民典型,并在他们的家门口安上标有“我是共产党员,请向我看齐”的牌子。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党员扶贫工作队、党员文艺队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将基层党建工作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今年岫岩县“8·4”洪灾发生时,工作队员潘辉、李琦和村书记孙成刚一起,带领党员在暴雨中抢修险工险段5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7人次,仅用48小时就恢复了所有水毁路段。暴风来袭时,刘涛与党员扶贫队队长关崇发跳进洪水中修堵堤坝,许多党员在狂风中帮助菇农转移菌棒。

  如今,不论是党员还是村民,个个都铆足了劲聚力脱贫攻坚。“村爱心团队”为困难群众募捐资金1万余元,为村里身患癌症的村民筹集药费2000余元,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送去米面油。为了修路,63岁的老党员李延刚带领先锋队党员金连富自备沙石材料,赶着毛驴车义务修补土路。为了扶贫项目,穆家岭小学二年级学生韩思诺周末一早就跟着父母义务帮助村里装箱发货。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党员文艺队队长韩永权与村民夜夜排练,将“深藏”于穆家岭村多年的皮影戏挖掘了出来,使这个民间非遗重新绽放光彩。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一场脱贫攻坚战,也是贫困村的供给侧改革探索。”在刘涛看来,过去村民过的是土里刨食的日子,传统大田种植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所有的脱贫项目,都要瞄准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为此,刘涛带领村民不断整合本地区禽蛋、食用菌、山榛子等绿色农产品,扩大产业规模,打出了以“扶贫题材+绿色食品”为特色的“共同富裕·穆家岭”品牌。如今,穆家岭农产品全产业链全面点燃了村民致富的热情之火。食用菌产业已投入运营,并全面盈利。百亩五味子基地长势良好,源源不断的收入使村民尝到了设施农业的甜头。总投资200万元的蘑菇基地加光伏发电项目即将动工,仅此一项就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0多万元。未来5年内,穆家岭村将形成集大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田园生态居住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扶贫工作急不得更慢不来,我们要拿出‘绣花’的功夫,认真细致地走好每一针每一线。”刘涛说,“每个项目从谋划到运行,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点线面立体式发展,村集体与合作社合作共赢,真正实现自我造血。”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穆家岭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全村16.2公里柏油路通了,跨河大桥修好了,防洪墙、村部、广场等建设总投资400万元,招商引资300万元投入设施农业建设,储备社会资助资金262万元,用于村庄改造及农业产业调整。

  淳朴的村民心疼地对刘涛说:“刘书记啊,这穆家岭让你受累了啊!”每每听到类似的话语,刘涛脸上总能露出欣慰的笑容。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