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超市”门口排起长队。
2月10日,大年初十,一大早,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梅花镇打土村活动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室外天寒地冻,大伙儿一早排队为了啥?
现场,无论男女老少,都背着或提着白色的编织袋。轮到自己时,就将袋里的废纸壳、塑料瓶等垃圾倒出、称重,然后换取一张积分卡。凭卡可兑换米、面、油等日用品,还有铅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用积分兑换了面条、洗碗帕和垃圾袋的村民潘阿依高兴地说,“今天我的积分最高,换的物品也多。”
“这个年,大家的收获都不错哟!”蒋阿呷布都木是村里“垃圾超市”的管理员,他一边忙着登记积分,一边和村民打招呼,聊上几句开心的事。
这种顾客盈门的场景,蒋阿呷布都木早已习惯。这个彝寨的“垃圾超市”自2019年7月开办以来,每月的10号、20号、30号都会开放,彝族群众就像赶集一样涌过来。
时光倒回三四年,村民们可没有这般积极。
梅花镇位于越西县城北部,1078户、4967人,属于典型的彝族聚居区。以前,不少村民卫生意识薄弱,人畜混居、垃圾遍地……越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勇介绍说,为了打赢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2019年,越西县在梅花镇试点探索“垃圾超市”模式,开展“捡垃圾、存积分、兑物品”活动,引导村民转变习惯、爱护环境。
“超市”挂牌了,村民们却不捧场,咋办?村里的党员干部各显神通,想尽各种办法宣传动员。说起这个,村党支部书记潘木乃二布直挠头,“我们是开完大会开小会,找亲戚拉朋友,费了老鼻子力气!”
让潘木乃二布更头痛的是,“人好不容易引来了,可几周一过,热乎劲没了,超市又冷下去了。”
潘木乃二布的痛点,梅花镇党委提前想好了对策。“垃圾超市”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总负责人,各村包村领导担任总经理,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担任值班经理;镇党委为各村下拨专项经费、配置垃圾清运车、垃圾清运员,同时建立了党员干部“一揽子”包干工作法,每名农村党员包5—10户农户,带头示范,带动结对农户一起改变。
“管好垃圾看似是一件小事,但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梅花镇党委书记海秀花介绍,镇党委把“管垃圾”作为书记工程。每月党建月会上,各村专题汇报“垃圾超市”的运营情况和存在问题。镇党委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方法,推动常态长效。
“垃圾超市”并不光坐等群众上门,还为距超市较远的村民、行动不便的困难人群等提供“上门服务”。72岁的村民蒋阿支年老体弱,房前屋后卫生较差。村里的党员干部定期上门帮他打扫卫生。老人发现,生活环境干净了,垃圾还能兑换生活用品,也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办“垃圾超市”,表面看是奖励群众捡拾垃圾,实质上是培养彝族群众卫生习惯的一项探索。“以前我们前脚扫,群众后脚丢。现在大家抢在我前头捡!”村保洁员田阿呷乐呵呵地说,“村里有人过去不洗澡,现在身上香喷喷的,大老远都闻得到!”
“一季度,我有希望当上‘环保之星’。”村民蒋阿依自信地说。村党支部从“垃圾超市”中尝到了甜头,每季度开展1次“环保之星”评比活动,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奖惩制度,对房前屋后卫生做得好的农户授“流动红旗”、发物质奖励、全村通报表扬。
“垃圾超市”能否持久运营下去?梅花镇镇长罗阿革出示了一份“成绩单”:截至2021年底,7个村的“垃圾超市”共兑换了价值10万余元的生活用品,累计回收垃圾数百吨。其中,有害垃圾统一无害化处理,另有3吨可回收垃圾经统一变卖后,收入用于超市发展。“靠喂饭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下一步,我们要在超市‘自己学会走路’上做文章,做大、细分再生资源产业,让超市自己养自己,形成良性循环!”罗阿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