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乐山讯 (通讯员 翟晓军)聚焦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产业链条短、村级资源闲置等问题,去年以来,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强村工坊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一村一工坊”的富民兴村新格局,走出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8个特色工坊,带动8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强化组织引领,沙湾区制定强村工坊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试点推进、提质发展、全域推广”三步走路径,实施盘活、改造、新建三类项目,推动资源下沉、责任上肩。各乡镇因地制宜编制“一村一坊”发展规划,布局产业赋能、农旅融合、技能培育等多种类型。建立“区委调度+部门联动+镇村领办”工作机制,组建由组织、农业、财政等11个部门参与的“工坊后援团”,有效打通政策咨询、要素保障、资源对接的堵点。
围绕人、钱、地等关键要素,出台支持强村工坊发展十条措施,全方位赋能工坊可持续发展。实施“新农人”回引计划,吸引112名能人返乡,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聘请专业人才担任工坊经理。在金融支持方面,推出“强村贷”等产品,选派农商行党员业务骨干担任“金融委员”,推动龙头企业与工坊结对发展。整合盘活村级闲置资产,通过集体入股、合资经营等方式打造工坊实体,每年评选星级工坊并给予资金奖励。
突出富民导向,沙湾区始终把惠民生、促共富作为强村工坊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工坊收益分配机制,推行线上代理记账“云服务”,按收益档次进行分红,村民年均分红近170万元。打造“碧禾丰”“四峨印象”等8个工坊品牌,组织网红直播带货,配套同城配送、物流减税等措施,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