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书记来了之后,对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很重视,一年的时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汶上县军屯乡北陶村,村民杨凤云高兴地告诉笔者。
村民所说的郑书记便是县卫计局驻北陶村“第一书记”郑杰。2017年,郑杰正式入驻该村开展工作,从整治涣散村庄到壮大村集体经济,从开展扶贫工作到增强群众幸福感……他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认可。
完善组织活动场所,服务群众更便捷
北陶村位于汶上县最东北部,全村436户,党员40人,1680人。耕地1800亩,林地800亩,村里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外务工,劳动力缺失,属于经济相对薄弱村,村内基础设施较差。2017年4月驻村工作初始,郑杰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摸清了北陶村集体资源、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党员群众需求等现况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一幕幕真实的生活景象冲击着郑杰的心,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北陶村办公场所年久失修,里面办公物资陈旧不堪,严重影响村两委办公质量,他暗暗下定决心:“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首先要完善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他和驻村工作组一起通过向县卫计局申请资金5万元、 “一事一议”项目筹资5万元、出租原村办公场所筹资9万元、申请上级组织补助5万元等方式,开展了2层约240平米的村办公场所建设。新组织场所的落地让北陶村焕发了生机,村民也振奋了精神,村干部的干劲被调动起来了,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郑杰与村两委班子制定新的村规民约、规范党支部各项制度、两委干部管理办法,强化考核执纪,村干部每天分工值班,帮助村民落实代办民政、计生、医保、社保等事项。
“郑书记来了以后,不光村里党员的积极性高了,凝聚力强了,全村人的思想观念转变也很大。”北陶村党支部书记李桂华说,现在村里的党员以能为村里做事感到自豪。
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并且要带动村民增收,这是郑杰每天思考最多的问题。北陶村外出务工人口多,在家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儿,耕地多,荒坡多。在认真分析当地气候、山水资源以及农户素质等条件的基础上,郑杰和村委班子深入研究,确定了“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的发展思路,采取“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方式,提高土地效益。为了招租,郑杰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家家户户走访,经过对比分析最终确定由山东三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承包260亩土地种植瓜蒌。土地承包出去了,郑杰又协调县农业局专家随时义务指导,确保增产增收。第一年,北陶村村集体实现了开门红,增收13000余元。随后,郑杰开展了瓜蒌籽粒加工销售,每亩瓜蒌一年大约可产一万多斤,干瓜蒌籽可产350斤左右,产值可达6000至8000元,有了加工销售就需要工人进行做工,优先为村内贫困户、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上班,真正做到了照顾家庭、就业赚钱两不误。
为民服务办实事,增强群众幸福感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让北陶村焕发了生机,村民也振奋了精神,北陶村上下的干劲被调动起来,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强了。郑杰更忙了!村里谁家住的是危房、谁家小孩儿上学困难、谁家创业需要资金啦……那段日子,郑杰是天天往外跑,不是联系修补贫困户的房子,就是在朋友圈中推销当地刚收的瓜蒌和蔬菜。2017年帮助急需政策的贫困户(李阳堂等)、危房户(徐衍印、徐衍常、徐振华、徐衍路)和孤寡户整理相关资料,提交有关部门给予解决困难。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李阳艮患有残疾、需要轮椅时,及时与县残联联系,为其争取轮椅一辆。目前已为北陶村困难户争取轮椅3辆。同时,协助做好村东道路修建(1000米)、秸秆禁烧、秸秆清理、改厕、清洁煤采购、危房新建(3户)及改造(1户)等工作。
只要生活中有困难的村民,他就把群众的诉求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为满足群众需求2017年9月,他和驻村工作组开展了“爱心物资发放暨走访慰问贫困户”活动。他们多方筹资为贫困户发放衣服400余件,慰问李阳丙、杨现亮等贫困户10户,为每户送去200元的米、面、油等物品。10月,他和驻村工作组又开展了“扶贫日”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袁艳来、李其文等贫困户10户,每户发放200元的米、面、油等物品。
针对北陶村在家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儿,她们看病查体不方便等多种原因,郑杰结合部门优势,多次邀请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军屯卫生院等相关专家为村民进行义诊活动。义诊期间精准扶贫户李西库、孙晓绿需要住院,他积极与军屯卫生院联系安排他们入院,住院治疗费用全免。一年来活动义诊650余人次,发放健康生活手册、孕期科普读物等健康宣传资料2600余份。
谈到驻村以来的感受,郑杰表示,他将尽最大努力为村民办实事谋福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北陶村变得更美,村民变得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