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经济头羊”引领乡村振兴
2019-10-16 09:33:00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孟一 姜国乐 梅花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山东曲阜市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被陆续拔除。然而,多数村依然存在缺少发展思路的现实问题,自我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对此,该市选择从培育具有“商业思维”的乡村带头人入手,创新推出“头羊工程”,以经营村庄为原点,通过用、育、引等多端的共同发力,让村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具备带头致富的能力,而“头羊效应”也成了引领乡村振兴的一股关键力量。

 

  把“最能攻城拔寨的人”用起来

  农村有句大俗话——“分啥别分钱、调啥别调地。”意思是说,只要牵扯到“钱”和“地”这两样农民的“命根子”,任凭再有本事的村支书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人人信服。曲阜市书院街道的东野村也是一样,因为前几任村支书没能执行好“添人添地、去人去地”的村规民约,村里的地硬是60年都没人调得动。

  土地长时间得不到科学分配,私怨公愤持续发酵,让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乱村,村集体经济常年亏空。直到去年年中,90后女硕士村官辛欣被破格选拔到村支书的位置上,这一问题才“出乎预料”地得到了解决。

  “咋也想不到一个刚迈出校门的黄毛丫头能把这硬骨头啃下来,服了!”如今,随便访问东野村村民,几乎所有人都会对新书记竖起大拇指,而辛欣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简单说只有一条:绝对的公开透明。

  通过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讲利害、征意见,在坚决割除一切不合理土地占用的前提下,制定出明确的抽签方式、土地丈量方式和土地分配方式,流程透明了,过去被少数人“挟持”了的村民终于放胆在分地方案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争取自己的利益。

  “按理讲,辛欣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是不能被直接放到村支书位置上的,但我们通过对她日常工作状况的考察发现,她不仅讲方法、通村情,更具备村庄经营必需的知识储备,所以我们破格同意她担任村支书。”曲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丁龙表示,村支书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就是要破除年龄、身份、职业等限制,把“最能攻城拔寨的人”在农村用起来。

  9月底,40亩良种大蒜刚刚被种了下去,这也是东野村60年来头一次通过调地形成村集体土地并获得村集体收入。下一步,辛欣还打算利用东野家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游等,多元化振兴村集体经济。

 

 

  8月20日,4辆大巴车载着曲阜市姚村镇的54名村支书挨个村地转,从全市先进村里选出“书记顾问”,现场给其他村支书点拨发展道路。

 

  20名“书记顾问”到一线实训

  8月20日,4辆大巴车载着曲阜市姚村镇的54名村支书挨个村转了起来。村支书们排着队下地头、进企业,看完工业看农业,为的就是在和兄弟村的比较中,化解一些心中难题、捋出一些发展思路。而像这样以“走访”代替“听课”的培训模式,多数村支书还是头一次体验。

  发展村集体经济,最怕没有思路。岗子村地理位置比较偏,缺少特色资源,经济基础薄弱,和村里300多口子村民一样,任凭村“两委”绞尽脑汁想借乡村振兴的机遇来次“逆风翻盘”,却始终捋不出个“一二三”来。可让村支书闫奇意想不到的是,在随后的黄屯村考察中,一排排亩产过万元的牛腿山药一下砸开了他的心扉。

  同样是土地,人家种出的是“金子”,咱咋只能种出麦子和棒子?家门口的震撼足以让闫奇深深地扪心自问。而当选为曲阜市薄弱村“书记顾问”的黄屯村党支部书记周传喜更是力邀岗子村加入山药试种,一方面当场讲解种植技术和产业前景,另一方面提出由他们定向输入种苗和技术,在统一品牌和经营渠道下进行跨村域产业拓展。

  培育村支书,最忌台上讲、台下听,左耳进、右耳出,效果差、见效慢不说,还往往流于形式。对此,曲阜从全市选出了20名先进村的支部书记担任“书记顾问”,手把手帮薄弱村理出发展路径;同时开展实地考察和现场学习,在一线谈产业、讲技术,让每个参与培训的村支书都能保持大脑的持续在线,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除了‘书记顾问’的同行点拨,市里还从符合村子产业特色的本土企业里选派了技术员进村‘双向挂职’,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每一个培训点都抓得很实。”谈到新的育人模式,闫奇直言,如果再搞不好村子发展就谁也怪不上了,只怪自己没能力。

 

  “回引计划”唤回海归硕士

  “尊敬的吴海通先生,乡音难改,故土难离,游子想念家乡,家人更盼您回家……”去年中秋节前,在济南民生银行工作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硕士海归吴海通收到了来自家乡曲阜的活动邀请电话。中秋当天,1990年出生的吴海通回到家中,迎接他的,除了家乡熟悉的面孔外,还有曲阜市连续举办多年的“百名硕士博士故乡行”活动。

  “没想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不论是农业项目还是工业项目,都能在乡村振兴、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找到发展的空间。”看项目、听规划,跟随着精心设计的返乡参观线路,学经济出身的吴海通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全新的认识,当初那个灰头土脸的山中小村已经展露出蓬勃的发展契机。

  “情感牌”收效显著,见吴海通对老家徐家村的发展燃起了兴趣,曲阜市的工作人员当即询问是否愿意回乡创出一片新天地,并明确提出对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党组织书记,可从当年度集体经营性收益增量中拿出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并将坚决打通职务上升通道,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几番思考后,海归硕士毅然决定回乡当起了村支书。

  乡村振兴难,难在中高端人才不愿意来,来了也难留下。面对这一尴尬状况,曲阜市实施了乡土人才储备计划,把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建立乡土人才库,从本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村大学生等群体中,择优储备一批后备人才,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同时积极通过“百名硕士博士故乡行”等活动进行人才回引,邀他们回乡看看家乡的变化,有主意的出主意,有资源的牵牵线,让“乡愁”成为解决乡村人才困境的纽带。

  截至目前,曲阜市共引进902人,实现了每村有2名以上本地人才回引。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