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固县推行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的调查
2020-08-28 16:4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城固县委改革办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集体经济的强弱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质量,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是各级面临的共同课题。城固县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发展路上的成长困扰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核心是培育内生动力,关键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提升造血能力、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村干部报酬偏低、人心不稳、村级组织功能不强、发展集体经济动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前进路上的瓶颈和困扰。

  一是村集体经济底子相对薄弱。长期以来,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资产承包租赁所得,自主造血功能不足,产业基础差、底子薄是大多数村特别是贫困村面临的现实境况。尤其是一些山区村、贫困村运转依赖财政资金,发展靠借贷资金,长期“入不敷出”,久而久之形成“空壳村”“负债村”。

  二是村级组织凝聚力不强。村干部报酬来源主要靠财政定额补贴,总体上水平不高,相比来看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不足。一些能力强、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纷纷外出务工,村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日渐突出。部分村干部片面认为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风险自己担、利益集体享,担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搞砸了会新增债务,甚至会丢选票,存在“看摊守业”思想,掣肘了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农业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城固县农业人口达44.6万,农业产值居全省前列,但由于干部积极性不高等多种因素制约,多以传统生产经营为主,产业大而不强、三产融合不够,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特别是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知名品牌”较少,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缓慢。

破难攻坚中的创新探索

  为破解激励不够、动力不强、人才不足问题,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性,城固县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抢抓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机遇,在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推行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

  (一)优化制度设计,防范“债务风险”。创新出台《城固县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报酬挂钩暂行办法》,明确将村集体经济主体的收益、村集体自主经营主体上交的利润、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等取得的三类收益作为村干部奖励报酬来源,同时明文规定,各类补助收入、社会捐助、变卖处理集体资产获得的一次性收益等其他与经营管理无直接关系的收入不计入该项目。年底,县上集中对收入情况核查认定,防止以发放奖励报酬为目的乱铺摊子造成新增村级债务。

  (二)强化鼓励激励,解决“活力不足”。村干部报酬实行“基础报酬+考核绩效+村集体经济奖励报酬”的模式,特别是注重激活村集体经济奖励报酬这一最活跃因素,明确规定经营性纯收入稳定达到5万元以上,且能长期有效化解债务的村可享受奖励报酬,奖励报酬部分不超过经营性纯收入10%,且总额不超过10万元。同时严格村干部“三考两评”,依据年度考核民主评议等次,在村干部内部有差异性发放奖励报酬金,考评优秀的全额发放,基本合格的发放50%,不合格等次当年不享受,切实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问题。

  (三)加强监督管理,解决“干不成事”。夯实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责任,将挂钩机制执行情况作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政策落实落细。严格实行村财镇管,镇办党委严格审核村干部奖励报酬,奖励报酬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发放,坚决防止违规发放。县纪委监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定期抽查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和集体经济认定、干部奖励报酬发放情况,促进集体经济与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规范化、制度化运行。

  (四)缴纳社会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报酬”优先用于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补贴,剩余部分发放到人。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村干部养老基金积累制度,采取村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相结合的方法,为村“两委”干部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商业保险,切实让村干部退职后生活有保障。例如,上元观镇按照村集体经营型收入总额2%、村“两委”正副职6∶4的比例计提,由镇党委统一为村干部购买个人养老保险,有效稳定了村干部队伍,激发了工作热情。

有效实施助推多方受益

  通过推行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城固县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镇村根据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创新推行产业带动、区域辐射、资金撬动、城郊综合、旅游开发等“八种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升级、群众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互促共赢。2019年全县村集体收益累计达5100余万元,其中160个村集体积累达10万元以上,占比达70%左右,产业扶贫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

  二是村干部队伍活力有效激发。通过建立村干部待遇增长机制,差异化发放补贴,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热情与活力。全县共有62个村累计发放奖励报酬100余万元,个人年度奖励报酬最高达8229.6元。在“基层组织纳新年”活动中,设立村级党建专干、“双文书”,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回流,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03人,75%的村干部为新进年轻干部,233名懂经营、有热情的能人走上村支书、主任岗位,为引领乡村振兴积蓄了强劲动力。

  三是村级运行机制日臻完善。通过挂钩机制,一方面对集体所有的“三资”进行全面盘点核实登记,严把财务开支审批关。另一方面配套出台《城固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干部监督管理办法》《优化村社区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等制度规定,严格实行“民主决策、一事一议”,规范了村级权力运行,促进了村干部廉洁用权、务实干事,提升了村级全面治理能力,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四是农业产业基础更加牢固。全县先后培树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35个、“一肩挑”示范村10个,打造出莲花池村、庙坡村、陈家湾村等一批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分层分级分类开展轮训,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产业联盟党委、“党支部+协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等产业党组织设置,成立产业功能党组织410多个,打造特色种养殖基地320多个,有力推进了产业脱贫向产业兴旺稳步转型。

工作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通过实践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城固县探索了有益经验,收获了丰硕成果,也提供了诸多重要启示。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城固县采取“党支部+”模式,依法依规推举村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村干部领办创办实体,引领和保证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质量。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干群联动,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建强骨干队伍是支撑。城固县注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三项机制”向基层延伸,建立待遇增长机制,落实养老保险,持续激发村干部热情,实现了村干部干事创业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互促共进。这启示我们,必须注重打造一支党性强、懂经营、善管理、受拥戴的村干部队伍,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提升干事创业劲头,为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是找准发展路径是关键。城固县结合脱贫攻坚编制2017-2020年产业扶贫规划,细化14个农业产业扶贫方案,形成“南茶北果川粮菜、沿江元胡山丘菌、传统骨干小精特、种优养佳增效益”产业格局,探索形成“八种模式”,既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又为群众找到了致富“金钥匙”。这启示我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对接市场、扬优补短,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走多种发展道路,才能有效推动集体经济长远发展、做大做强。

  四是完善支持机制是保障。城固县坚持“能人能企”带动战略,大力开展“一村一企、一村一园”项目建设,健全集体经济投入支持、项目带动、考核激励等机制,有力保障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健康运行、持续壮大。这启示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需多方集智聚力,通过统筹力量、加大投入、监管指导等有效措施,动员引导各方参与,最大限度凝聚起抓脱贫、建小康、促振兴的磅礴力量。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