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源县强化党建引领,注重夯基垒台,按照“一年夯基础、两年谋拓展、三年提质效”总体思路,开展“夯基、深耕、增效”党建年活动,抓住“五个关键”,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
抓关键点,建好党群中心主阵地。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根基,是党建主阵地,沁源县着力构建“3131”党群服务体系,强化政治和服务功能,印发《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规范标识设置、功能设置、管理要求三大建设标准,拓展创业、人才、社保等“十大便民服务”,通过“村报、乡审、县批”,实现按需申报、科学规划,确保实用性和功能化,推动各级经费下沉,投资260余万元,分批次打造165个标准化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抓关键步,强化支部堡垒主心骨。沁源县实施“1356”党建先锋工程,通过一手抓示范创建,一手抓软弱涣散整顿,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支部堡垒逐步建强。突出起步、把关、落实、拓展四个关键,抓好抓实“三步四循环”这个农村党建法宝,推动农村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每月定时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做好主题党日五个基本动作,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建29个党建示范点和38个“六好”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4+1”包联机制和“五个一”整顿工作措施集中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去年确定的3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已经实现转化提升,今年确定的1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有序推进,预计9月份实现转化提升。
抓关键事,把握集体经济主动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抓牢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通过认清目标、看清要求、分清账目、摸清家底、理清思路、划清责任“六清”工作法,开展常态化摸底排查,实时掌握集体经济现状,为决策提供一手资料,抓住25个行政村被列为省、市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一机遇,以点带面,深入推行壮大集体经济“六型”发展模式,即:“沁才回巢”带动发展、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发展、乡村振兴促进发展、干部帮扶撬动发展、“百企帮百村”助推发展、支部建设引领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沁源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新路径,全县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81%。
抓关键人,培养农村干部主力军。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打好培养、选派、储备“组合拳”,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突出能力提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开展农村“领头雁”培训,组织乡村振兴示范村主职干部外出学习,开展“送教下乡”等,培训人次达2000余人。突出政治建设,建立农村干部县级联审机制,清理不合格农村“两委”干部17名并及时补齐配强。突出结构优化,选派37名机关事业干部到村任职,组建“指导工作专班”“巡回指导专班”进行全方位工作指导,配套1万元党建经费和8万元工作经费,出台二十条“硬核”措施,强化政治激励,让选派干部“有干事之力、无后顾之忧”。2018以来,从机关事业单位累计选派54名优秀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覆盖全县30%的行政村。突出人才储备,招聘248名村级文书员,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1000余人次,按照每村不少于3名、其中至少1名党员的要求,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村级文书员中储备后备干部578名。
抓关键期,紧跟脱贫攻坚主旋律。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庄严承诺,沁源县强化脱贫队伍建设,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建立县级领导包战区包乡镇包村制度,发挥好统筹协调、督导推进作用;健全乡镇领导包村包户机制,明确脱贫攻坚直接责任;完善驻村帮扶体制,全县119个帮扶单位,选派254名驻村工作队长、155名第一书记、353名工作队员,构建“一队三人”帮扶体系,强化驻村帮扶力量。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帮扶干部到岗、履职、网签等进行全覆盖、常态化督查。优化开通“扶贫通勤车”,每周开通三条路线分赴三个片区,每月一轮,对全县有扶贫任务的村进行全面覆盖走访,强化帮扶责任。
通过抓实“五个关键”,强化了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村基层走出“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困境,实现农村基层党建提质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