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壶关县石坡乡板安窑村脱贫记
2020-09-11 15:1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崔前军 刘莉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山西省壶关县石坡乡板安窑村,过去是全乡“贫穷第一村”,现在嬗变为“旅游新村”,实现由“穷”变“富”,由“疲”转“兴”。支部书记秦忠贤说,脱贫攻坚中,干部群众摸到了三个窍门:上听乡领导、提升基层“组织力”,中靠工作队、夯实产业“发展力”,下依村党员、壮大集体“硬实力”。

  上听乡领导,提升基层“组织力”

  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届乡党委、政府,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干事的”、“干大事的”。党委书记陈虎斌、政府乡长牛晨耕一班人,没有像过去一样,只抓大村、路边村,而是“盯住”像板安窑这样的小村,强化支部引领,推行党支部、村支部书记“星级管理”,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清单,构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脱贫攻坚责任链。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包联了21户贫困户55口贫困人口,量化了党员“积分争星”的肩上责任,把群众增收、危房改造、十个清零等要求,设置到了“积分争星”指标中,调动全村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催生“党内带党外、党员带全员”联动效应,夯实了村党支部引领脱贫攻坚的基础,提升了党支部的“组织力”。

  中靠工作队、夯实产业“发展力”

  板安窑村工作队,是长治学院师范分院。工作队长李振玉带领队员李志明、郝红恩两人,认真落实乡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硬性要求,吃住在村,调研在村,谋划在前,针对“地荒着、房空着、路窄着、人走着、增收慢着”的现状,提出了“修好路、兴好业、调好产、移好民”的“四好”工作思路。2015年,拓宽改造了出村路,弯少了、坡小了、路平了、硬化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

  在产业发展上,坚持“药旅融合”,优化“以药兴旅、以旅促收、药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坚持“中药材撬动大产业”,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产业基地86余亩。2018年,新建了光伏发电。2019年,乡村旅游开始起步,规划建设避暑山庄,计划在明年达到200多张订位,保证人人能挣钱,户户有收入。同时,组织9户28人进行了移民搬迁,分散安置2户10人,集中安置7户18人。

  下依村党员,壮大集体“硬实力”

  在乡党委领导、工作队指导下,村党支部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达标清零”工程,用好用活120.1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年收益10%,实现村民年分红12万元,群众每年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

  集体经济强了,为民服务有实力了。党支部、村委会从提升服务群众质效入手,新建了文化室、卫生室、代办点,极大提升服务群众功能和实效;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党员人人一个卫生责任区,群众家家垃圾不落地,实现了路干净、人富裕、环境美,村内实现了“大事小事大家议、大钱小钱大家定、事好事坏大家评”。

  现在的板安窑村,是旅客“口口相传”的原生态村。进入村庄,微风徐徐,花枝摇曳,举目远眺,绿色喜人。环境美,人更美。72岁的秦秋付,去年患食道癌住院治疗,花费医疗费共计11万多元,个人只承担了6千多元,现在恢复的很健康。乡干部、工作队每次入户,他老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党的政策真是好!我家老头医疗费花了那么多钱,自家只出6000多。”分到集中安置房的贫困户也说,“没有党的惠民政策,我们这一生就只能在这山沟里度过了,去县城居住就是个梦。”全村群众正按照乡党委的部署,全力培育“板安窑生态旅游名片”。

  板安窑村的“大变迁”,充分说明“三个必须”: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必须有一个过硬的党支部,必须找准一个致富产业。这样,才能让乡村美起来,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