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不公开、不公平问题,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山西省在上半年村“两委”换届结束后,以文水县为试点,启动了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工作。截止10月15日,全县共清查合同16378份、涉及村集体土地88062亩,清理不规范合同10798份。
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实行挂图作战。
文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建树介绍,通过清理,发现了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中的不少问题。有的是机动地、建设用地合同年限30年至50年不等,最长合同签订年限签至2082年;有的是价格偏低,有失公平;有的是无书面合同,仅凭口头协议;有的是随意改变承包地用途。这些“问题合同”签订时多数未经民主程序。
清理发现,拖欠承包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企业占地,因经营不善导致停产,交不了承包费,占用土地也不归还。第二种是合同到期未续签,一直占用,不交承包费。第三种是合同已签,故意拖欠承包费。
文水县按照有利发展、尊重历史、积极稳妥的原则,依法依规推进农村资源性资产清理,探索推行“提级清理”“三查两处”等模式。所谓“提级”,就是事情虽然发生在村里,但由乡镇或县里统筹协调。县里每周五召开视频或现场会,通报各乡镇合同清理情况,答复清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所谓“三查两处”,指的是村“两委”自查、乡镇工作组摸底普查、实地调查;处理不规范合同及当事人、处理合同背后的腐败问题及相关集体经济组织责任人。
最先开展清理工作的文水县北张乡,对清理出的783亩集体土地重新发包,价格普遍上调,最低也是原来的4倍。北张乡副乡长苏忠豪说,“这是一场自我革命,解决了过去集体资源被随意侵占的问题,扭转了‘自己的孩子不叫爹’的尴尬局面。”
据介绍,全县共清理出机动地67978亩,建设用地20084亩。机动地承包费由以前的每亩50元到200元,增加到每亩400元到800元。机动地及建设用地重新发包后,全县158个村今年集体经济平均增收25万元。
>>>>新闻链接
试点案例
合力攻难
北张乡东宜亭村有一处7.7亩的村集体废旧场地,2014年以每亩600元租给一位村民使用,使用期20年。工作组先后5次邀请县法院、孝义镇法庭、司法所进行个案研判,决定通过起诉解决纠纷。最终,经北张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诉前调解,县法院司法确认,以每亩5000元的价格重新签订合同,并一次性清缴拖欠的3.2万元租赁费。
“拍卖”竞价
北张乡南张村清理收回400亩机动地后,召开村民大会拍卖给17户农户经营。以前每年承包费8万元,拍卖后变成27万元。村干部说,“一下子多了10多万元集体收入,觉得是个天文数字。”
双赢模式
北张乡南张村村民赵贵生,今年承包了100亩村集体机动地,合同签了3年,每年上缴村集体租金8万元,依靠种辣椒和青储玉米,预计个人也有15万元左右的年收入。基层干部表示,这种集体、个人都受益的双赢模式,得益于原来不善经营的关系户退出了,新的经营者大多是种养能手,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记者手记
集体资源性资产的处置,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话题。以前,不少地方存在资源性资产底数不清、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
山西省文水县创新推出“县主抓、乡主管、村主体”多部门协同配合机制,通过提级清理村集体经济合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办事,解决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制约村级集体发展的隐患,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叫好。
在促进村集体增收办法中,清理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无疑是最现实、最就手、最能奏效的一招。通过重新发包,不仅实现了土地收益回归,也夯实了集体收入基础,为还清民生欠账、兴办公益实事提供了实力支撑。文水县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