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晋中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乡镇党建办规范化运行的安排部署,以专业化选育、精准化设岗、制度化管理、科学化考核等措施,有效解决了乡镇(街道)党建办“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好”问题,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
坚持三个强化,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强化人员选配。按照“3+N”模式,选派101名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党建办主任、98名组织委员担任常务(第一)副主任、84名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担任专职副主任,工作人员总数达到1193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在10人左右。强化能力提升。坚持“市级示范+县乡全覆盖”,通过理论授课、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实战练兵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目前,全市县乡两级共举办专题培训40余场、培训500余人次。推行“传帮带”工作法,县乡两级共选拔200余名历任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担任帮带导师。强化基础保障。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党建办全部按照有独立场所、有统一标识、有制度上墙、有档案专柜“四有标准”,全力保障运行。探索实施“基本保障+专项激励”经费保障模式,在保障基本运转的基础上,结合考核情况,差异化发放党建工作经费,做到以奖代补,奖优罚劣。
完善三个制度,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一是规范建设制度。按照“6+X”设岗要求,全市118个乡镇(街道)以“一乡(街)一案”标准,编制履职事项清单,制定年度任务清单。介休市北坛街道制定《“一览清”工作指南》,确定应纳入职责事项23条,建立党建工作全流程图。二是日常管理制度。118个乡镇(街道)全部制定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因地制宜设置“多人一岗”“AB岗”,实现“人岗相适”。围绕人员出勤履职、任务落实、跟踪督办情况,建立闭环管理制度。左权县石匣乡创新“五责四闭环”工作法,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三是统筹协调制度。开展岗位之间常态化交流联系,推行“五办一站两中心”联动融合,探索“党建+网格”管理运行,打破岗位壁垒,推动信息共享,形成上下贯通、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健全三项机制,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一是定期调度机制。实行“周碰头”学习交流、“月例会”部署推进、“季总结”攻坚突破制度,复盘阶段性工作,精准研判并制定对策,对全年重点工作定期研究、分析研判,切实发挥党建办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二是包联下沉机制。建立“双包联”工作机制,党建办人员每人包联一项年度重点工作、每人包联一个党建薄弱村,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截至目前,147个软弱涣散村在“四个一”的基础上,全部由乡镇党建办人员包联到位。三是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党建办工作人员,实绩突出的优先推荐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逐步形成“以考促干、以评创优”的良好氛围。平遥县城东街道因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第一副主任被评为县级担当作为干部,2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
发挥三个作用,解决“干得好”的问题。发挥基层治理“指挥部”作用。依托乡镇(街道)党建办,深化党建引领优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市累计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化解信访矛盾100余个。太谷区乡镇党建办建立“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机制,形成基层治理闭环。发挥产业发展“助推器”作用。以乡镇党建办为枢纽,构建“组织引领、资源整合、产业联动”格局,带动乡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乡镇党建办对近三年扶持的182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进行包联到人、跟踪指导,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已达11.49亿元。发挥队伍建设“孵化器”作用。全市乡镇党建办牵头对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到村工作大学生、到村任职选调生等村级干部队伍进行培育储备,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后继有人”。太谷区胡村镇党建办对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实行“项目化管理”,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培训356期8500余人次。
冀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