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揭晓,刘天民位列其中。他不仅是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还是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入选2022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被认定为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和津农精品企业品牌。
“我就是地道的农民,感谢组织信任我、乡亲们支持我。”每天,刘天民不论早晚,都要抽空到地里走走、看看,闻着泥土味,他才觉得心里踏实。“每当打小看我长大的村里长辈跟我说我是个好农民的时候,我就特自豪。”刘天民说。
刘天民(左)和种植户在田里忙碌
45岁的刘天民是粜粮务村本地人。1994年,16岁的他背着简单的行李离开村子,到天津市区建筑工地打工。十几年之后,凭借吃苦精神和经营头脑,刘天民组建了工程队,创下了一番事业,在城里购置房产攒下积蓄,实现了“农民进城当市民”人生目标。然而在心中,他还装着当初离乡打拼时的梦想,“带领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粜粮务村位于天津武清区南蔡村镇北部,西临北运河,省道廊良公路穿村而过,辽代成村,历史悠久。元代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这里是粮米交易之所,官府在此设立务关,榷税并收卖粮米,所以名为粜粮务村。“我们村是个好地方,”刘天民心中笃定,村庄位于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处,距离北京市只有1小时车程,“位置绝佳,只要找准了路径,准能发展好。”
刘天民是个勤快人,打定了主意,马上行动。2009年,他返乡后进入村“两委”班子。通过土地流转,他带着村民将村里土地集中经营,逐步开发为规模种植大棚蔬菜水果的农业园区。2019年村“两委”换届,刘天民高票当选村里“当家人”。他坚持“以社带村”推进乡村振兴,带领大家开展设施农业生产,引进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探索致富增收道路。一路走来,粜粮务村“土里刨金”,从全镇有名的困难村,翻身共富,闯出一条现代都市型农业新路子,“种”出现代都市型农业新高度。
“也有过好多次选种不精、技术不强的挫折,一年亏本大几十万元,但我们没有轻易放弃。”以京津冀都市圈“1小时果蔬园”为发展定位,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刘天民带领村民,从果蔬种植、育苗服务、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将播种全自动、果蔬“天上跑”的高科技盛景,实实在在落地在粜粮务村,不仅实现了立体种植、套种混养,更让智能化手段普及到果蔬育苗的初始阶段。村里的果蔬大棚四季更新,果蔬品类齐全,以明星产品“不知愁”白草莓、“小鹊登枝”口感番茄,以及创新种植模式“甘蔗套种西瓜”远近闻名。
伴随着设施农业规模扩大,刘天民持续引进专业人才,鼓励毕业大学生扎根基层。他还带头学习更新技术,和天津农科院、农学院等专业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发展节水农业、科技农业,引进自动化育苗设备、无土栽培设备和各类新品种30余项。目前园区占地2075亩,每年向社会提供精品种苗500万株、各类优质果蔬1.5万吨,年产值6000余万元,相比普通大田,亩产值提升了5—6倍。通过新品种推广示范、种植技术培训等方式,合作社带动周边新建设施农业2万余亩。小小村落已成长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开发的十多个农业新品,全部通过绿色认证,质量安全全过程可追溯,村里每天向北京、天津供应蔬菜水果超过4万斤。
刘天民介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筹各类资源向村集体经济倾斜,村民以每亩每年1200元左右的租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富余劳动力到农业园从事农事生产,目前带动就业110余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5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50万元。
在粜粮务村,提起刘天民,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赞不绝口:“现在跟着刘书记种大棚,收入高多了。”“有天民书记带着我们干,日子越来越好!”获得“全国十佳农民”荣誉后,刘天民感到十分振奋:“我要带领村民尤其是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把乡村振兴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