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博(右)在核对治理台账。(博斯坦村村委会供图)
我初到新疆疏附县木什乡博斯坦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第一眼看到村子,入眼都是陌生和简陋,心里咯噔一下。
“小伙子,好好干,把学生气收一收,基层的苦值得吃。”木什乡党委书记吴宁拍拍我肩膀说。
真正尝到基层工作的泥土味,是做牛羊养殖统计那阵子。记得那天,我跟着同事去阿卜杜萨拉木大哥家走访,刚推开圈舍的门,一股牲畜粪便气味扑面而来,地面坑坑洼洼,还沾着湿漉漉的粪便。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一抬头,大哥在看着我,我不能犹豫,挽起袖子,一头一头清点牛羊,核对耳标号,记录牛羊数量和出生日期。
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刚接手党建系统维护工作,我不清楚模块和流程,只能抱着系统自带的工作手册,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试,屏幕旁的便签纸贴了一张又一张。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时,我对着流程整理了一份“易错点”。干工作要是不较真,永远也干不明白。
我查数据、学经验、拟方案,积极探索让村里的“课堂”成为群众提升语言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还搞了不少接地气的活动,比如增设亲子共学环节,让大人带着孩子一起练对话;比如组织家庭比赛,谁家能完整背下一段绕口令,就能领到小奖品。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组织了50多场直播课程,第一季度参与测评的学员就超过5000人。前不久,我入户走访到古在丽努尔大姐家,她端着一盘木什黄桃,用流利的普通话说:“上次期末家长会,老师选我当家长代表发言呢,还夸我说得好。谢谢你。”那一刻我明白,每一次付出,总会有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