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基层一棵草
2025-10-21 10:0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何启慧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24年9月,我作为选调生,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刚到村里那会儿,“草场确权”“牲畜防疫”这些词像“天书”,村民说杏树得了“杏芽瘿螨病”,我更是听不懂。在农言农,在农学农,我干脆把“听不懂”当成第一课——跟着村干部村民学农技、学农机、学基建常识,消灭了刚来时的本领恐慌。

  何启慧(中)入户走访。(察汗乌苏村村委会供图)

  语言是第二道关。因为我不会说蒙语,每次去蒙古族老乡家都特别拘谨,只能尴尬地搓手。遇到一位蒙古族大婶,她端出刚烤的馕、泡好的奶茶,我怕违反纪律,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大婶脸上的笑一下就没了。村干部悄悄拉我到一边说,老百姓认为你见外呢,你尝一口馕,比说十句客气话都管用。我赶紧拿起馕掰了一块放进嘴。

  还有一天,一位蒙古族阿姨在门口转了半天,想借钱给女儿看病,却不会写情况说明。我搬来凳子让她坐下,又找村干部帮忙翻译,把情况先问清楚。这位阿姨的女儿得了慢性病住院,丈夫有风湿干不了重活,收入低。我逐字逐句帮她写情况说明,又教她怎么填表。阿姨一再谢我。

  对我而言,这是举手之劳,但小事让我明白民生不易,还有人需要帮助。这要是一毕业就坐办公室,不目睹群众的苦处难处,和群众的冷暖就可能会“隔了一层”。让我们这些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意义确实重大。

  记得随董书记入户走访,一位姑娘语气冲、脸色冷。我小声说“走吧,她不想聊”,董书记却笑着上前。几句家常后,姑娘态度软了——原来前任干部曾半夜敲门算收入,让一家人不堪其扰。董书记顺势问起就业,得知姑娘待业,当场为她牵线介绍工作。屋里渐渐有了笑声,我原本的尴尬也随之消散。董书记告诉我:“群众发火,往往烧的不是你,而是他们心里的疙瘩。火苗上来时先别躲,得看哪根柴在冒烟。”原来与群众打交道,不过是把“我想给你”换成“你先说说”。

  咱村村民说过,草被踩倒还会再站起——只要根在。我愿做一颗村头野草,生命力顽强,向下扎根,见风生长。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