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藏米林市里龙乡踩实“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规定动作,做活“强产业、兴文化、美生态”的创新文章,乡村振兴跃上新台阶。
打破部门壁垒,以“网格赋能+阵地发力+村约聚力”为路径,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网格吹哨聚合力。划分11个网格,配备57名网格员、52名联户长,创新“乡党委吹哨、多部门报到”机制,月调度8次、联合会商8次,实现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阵地靠前解纠纷。发挥乡、村两级“一站式”调解中心作用,以“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为原则,累计排查矛盾80余次,化解纠纷24起,涉及资金213.7万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村约挂钩激活力。修订完善9个村的村规民约,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积极性,让村规民约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字典。
摒弃小打小闹的产业模式,以“项目带动+政企合作”为突破,推动村集体经济量质齐升。模式创新破瓶颈。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争取99.73万元资金打造里龙村综合汽车修理厂,实现村级产业从“零散化”向“专业化”转型,为“100万+”经济强村目标奠定基础。政企合作拓渠道。引入西藏圣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流转仲萨村、甲帮村等2500余亩土地发展水蜜桃、西梅种植,既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又带动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万元,形成企业盈利、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赢格局。项目带动全覆盖。德吉新村等3个村通过参与重大项目投工投劳增收93.96万元;朗贡村投入500万元建设川贝母种植基地,目前已启动试种。截至目前,全乡9个村集体经济均突破“5万+”,6个村达到“50万+”。
跳出重整治、轻维护的怪圈,以“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制度护航”为抓手,让绿色成为乡村发展的底色。宣传先行,借助“植树节”“世界水日”“湿地日”等节点,组织党员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生态保护意义。全民参与治环境。创新推行党委牵头、党员带头、积分激励的环境整治机制,将垃圾清理、庭院美化与“绿色积分”挂钩。上半年开展整治活动20余次,1300人次参与,清理垃圾30余吨、转运建筑垃圾20余吨。制度保障固成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乡村两级河长巡河194次、巡林20次;开展森防应急演练4次,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40余份,投入32万余元清理林下可燃物,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同时,坚持固边与兴边并重,计划投资1600万元打造“洛拉红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稳边、兴边、强边示范乡镇。里龙乡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努力破解发展堵点、补齐民生短板,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乡村发展的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