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赤鹫镇,田间地头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潮。普桥大磨丹村新硬化的265米水泥路直通果园,东核村修补的300米道路裂缝保障运输车辆畅行,阿纳宰村扩宽的3.6公里进村道路方便群众往来。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正是赤鹫镇创新开展“两问一访・敲门问需”行动的初步成效。
赤鹫镇借鉴浙江等地经验,推行“问民生小事 + 问发展大事 + 常态化走访”机制,组建46支“敲门小分队”,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建立“一户一档”,将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2个月集中走访中,全镇10个行政村征集到“村集体最需做的事”120 余件、“我家最需帮助的事”200余件。普黑泥村村民老张感慨:“原以为修抽水站要拖到年底,没想到反映后第二天干部就来查看,现在人畜饮水不愁了。”
针对300余条诉求,赤鹫镇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成效清单”闭环管理机制。各村党组织按“合法合规、力所能及、民生优先”原则,将120件民生实事纳入“村民议案”,经“党员大会初审+村民代表会议票决”,确定85件重点事项并明确责任与进度。普桥村红薯产业项目为14户监测户免费供苗、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预计户均增收3000 元;咀咪哩村228米道路拓宽工程仅20天竣工,村民自发监督,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办”。
赤鹫镇实行“月调度、季评估、年问效”,在村务公开栏晾晒进度,成立监督小组对85个重点项目“挂图作战”。目前已完成道路硬化、沟渠修复等32个民生项目,惠及3000余人。黄家庄村道路拓宽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平地村道路硬化方便农户劳作,赤鹫村二租田村道路改造改善人居环境。
随着民生实事落地,“干部围着群众转”成为赤鹫镇工作常态。下一步,赤鹫镇将深化“两问一访・敲门问需”长效机制,建立动态需求数据库,“民生实事票决制”向村民小组延伸,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实现政府服务供给与群众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形成双向互动的基层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