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工作年度推进会上获悉,浙江今年将继续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更多创新举措,通过建设文化特派员学院、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考核奖励等措施,持续提升特派员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以文化特派员为纽带,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流动,让文化成为助力共同富裕的强劲引擎。与此同时,浙江还将继续推动更多文化项目落地见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为全国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经验。
自去年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首批1573名文化特派员已深入基层,实现了乡镇与街道全覆盖,累计开展理论宣讲6200余场、文化文艺活动19200余场,组建近4000支基层文化队伍,帮助派驻地增收1.21亿元,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目前,浙江已纵向建立省统筹、市指导、县(市、区)负责、乡镇(街道)抓落实的四级架构,同时横向联动教育、财政、人力社保、农业农村、文化广电和旅游等部门单位,以“服务一个村、提升一个镇、带动培养一支队伍”的工作思路,推动文化资源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文化人才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文化服务从“粗放供给”到“精细定制”的转变。
与此同时,浙江还通过“选派一批”“盘活一批”“协同一批”的方式,让文化特派员与基层文化人才形成合力,推动文化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为此,浙江专门设立“文化特派员工作平台”,集成60项文化服务资源,供特派员按需点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精准直达基层,并建设“文化特派员之家”,强化专业互补和资源共享,建立“双月例会”制度,切实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
根据要求,文化特派员在所派驻乡镇和街道范围内,需重点指导1个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理论政策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指导、文化服务供给、文化遗产保护等N项任务,每年100天左右、每月至少赴基层1次开展文化服务工作。短短一年,这支队伍在传思想、送服务、促善治、续文脉、兴产业、展形象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让农民群众看见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黄欣颖 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