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季结束,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下杜村种植户王菲菲,对今年的收成比较满意。
“以前卖杨梅,我得背着竹篓蹲在村口,见着货车就往前凑,跟人家赔笑脸求收购。”王菲菲说,“现在可不一样喽!加入联盟后,老师教我们疏花疏果、防虫控温,大棚管理有了科学指导;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对接客商,客户开着冷链车直接到地头,我们往秤上一放就行了。”
作为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兰溪近年来“共富”实践探索越来越丰富——立足杨梅特色产业,深化“共赴梅好”党建联建机制,成立片区联合党委,组建“大学生杨梅产业联盟”,吸纳了50多户低收入散户,通过“大户带散户”“党员带群众”“强村带弱村”发展模式,让梅农们从“各自为战”变成了“攥指成拳”。
去年,产业联盟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每户梅农的腰包都鼓了四成多——这哪是卖杨梅?分明是在摘“金果子”。
杨梅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兰溪深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当下,兰溪给出的“打法”是——打破村域界限,打通资源整合通道,因地制宜构建片区组团党建联建“1+N”组织架构,“1”即组建片区联合党委,“N”指按需吸纳农业农村、国企、科研院所等共建单位,探索形成以党建共富示范带为引领,“共富工坊、共富市集、共富之家”精准发力,推动“产业致富、项目领富、人才促富、品牌带富、组团帮富”五大示范场景落地见效的“一带三共五场景”发展格局,不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片区组团发展,让资源要素在市场化机制下实现跨域流动。黄店镇王家片区依托白露山旅游风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特色产业,打造枫林白露共富工坊,探索推行“联合党委+强村公司+村党组织”模式,为片区村30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人均年增收超4.5万元;诸葛镇诸葛片区立足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招引社会资本建设兰田综合体项目,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2560亩,总投资约3.46亿元,预计带动片区联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0万元以上。
“以往片区功能不清晰、协同发展程度低、资源互补不够,很大程度影响了县域高质量发展。”兰溪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一个个村集体正通过“组团出道”的方式形成有机联系、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以资源的叠加优势,释放出乡村振兴发展的乘数效应。
蒋宇欣 徐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