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在乡间 | 一顶草帽满乡愁
2023-11-10 10:0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我驻村的地方叫大理市太和街道刘官厂村。行政村底下还有一个凤阳邑自然村。今年初,随着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热播,让“藏在深闺中”的凤阳邑,一下子火遍全国。

  今年谋划发展项目的时候,我们早早确定了一个方案:挖掘白族传统文化资源,打造“草编体验馆”。为什么要做这个呢?这要从一顶草帽说起。

  大理地区白族群众利用小麦秸秆编织草帽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永昌地方(明大理曾属永昌)近已设习艺所,教以学习山东草编之法”。而从我记事起,我们村的人就在编草帽。一顶小小的大理草帽,是汉文化和白族文化交融的一个历史见证。

  做一顶大理草帽能有多复杂呢?从收集原材料到戴到头上,要经过许多道工序。每年五月,村民就把自家田里的麦秸收割,切去麦头,把麦叶去掉,麦秆芯拆出,晒干,然后按粗细分成一个个小把囤积,这是编草帽的主材料。以后,每到农闲时节,庭院屋里、村社路边,妇女们肘夹麦秆、手指不停。她们把编织好的草辫,经漂白处理后,缝制成各种款式,最后用色素粉绘上鸟兽虫鱼,帽檐系上毛线球和彩带进行点缀,一顶精美且实用的草帽就成型了。

  近年来,这项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年轻人基本都不会也不愿意传承。大理手工草帽就没有出路了吗?来刘官厂村驻村以后,我走访了解到,凤阳邑有一条草帽街,早年间是本地很大的草帽交易集市。如今每天还有一群老奶奶在村里的茶马古道两边编草帽、卖草帽,成为古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思路一换天地宽。大理草帽传统古朴,花色品种多,产品式样不断创新,“知音帽”“英式礼帽”“儿童帽”“绣花帽”等款式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而且,草帽从过去农耕时代的生活生产用具,逐渐演变成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品。尤其到佳节庆典,大家在三弦的伴奏下,挥动精美草帽,跳起“草帽舞”,文化气息十足。

  于是,点子在我们和群众的对话里,在驻村干部们的一次次思想碰撞里,就此萌发、成熟起来。“最近游客多,村里阿奶们都没有清静的地方编草帽啦。”“小杨,今年的乡村振兴项目,谋划一下凤阳邑草编体验馆项目噶!”“好呢,争取既能让大理草编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又能带动我们村民和村集体发展,村里还多了一块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一举多得。”

  我戴着一顶大理草帽出发了。最近几个月,为了草编体验馆项目,我忙得脚不沾地。我和我的草帽朝饮露水、夜满月光。草帽带着淡淡的麦秸清香,散发轻轻的泥土气息。它对我来说,不再是一顶普通的草帽,更是一种乡愁。时刻提醒着我要坚持下去,尊重文化遗产,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昨天有位游客说要和我学编草帽哩!”“过两个月草编体验馆修起来后,我们就可以安逸地在里面编草帽了。现在游客多,不愁卖不出去。”午后的时光宁静而漫长,草帽街上,大青树下的阿奶们一边编草帽,一边怡然自得地话着家常。

  凤阳邑保存完好的宝贝很多,又岂止一顶小小草帽。我们开展大理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重点示范村建设,努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充分尊重古村落原始风貌,保留场所记忆,“有旧保旧,修旧如旧,修新如旧”,修复保护茶马古道、马店、土库房、老照壁等;深度挖掘传统文化,打造草编体验馆等,带动旅游业和手工业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文化、人才交融。

  “凤阳邑古时候还叫过‘砖窑’村,以烧制砖瓦陶罐而闻名,烧出来的砖修了太和城、大理三塔等名胜古迹。”听阿奶聊起村庄的历史,对于凤阳邑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我们又萌生了一个新方案,“做了软的做硬的。等我们做成了,再告诉你!”

  云南省大理市太和街道刘官厂村驻村工作队员 杨梦梅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