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红色沙洲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郴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采访对象:
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副乡长、沙洲瑶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朱向群
清晨,一辆旅游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入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汽车鸣笛唤醒了村民一天的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向群早已穿戴整齐,等候游客的到来。
红色沙洲,游人如织,只因一个深情的红色故事。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讲述了这个感人的红色故事,也让所有人认识了这个位于湘南边陲的小山村。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洲瑶族村,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老百姓也由此理解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倍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山高水长,一诺千金。这个发生在罗霄山脉深处的故事,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守护下历久弥新。朱向群与乡亲们以红色为底,擘画出了沙洲瑶族村的美好蓝图,誓言里的“半条被子”,也化作了村民们现在的幸福日子。
记者:2020年9月16日,总书记来到了沙洲瑶族村,您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吗?
朱向群:那真的是记忆犹新。三年前,我已是沙洲瑶族村的党支部书记,那天我像平常一样迎接各地游客的到来,看到总书记下了车,既惊讶又激动,没想到总书记会亲自到我们沙洲来,有的村民感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
总书记到我们村里第一站,就是“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我还记得总书记对在场工作人员讲,长征胜利80周年报送的稿子有30多篇,他唯独选择沙洲瑶族村这个小村庄里发生的故事,因为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英雄本色。
一路上,总书记还考察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医务室、小学、田园综合体等。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当时在工作的陈娟娟有点紧张,知道她是外地来的选调生后,总书记没有立即问她工作干得怎么样,而是关心她的生活有没有困难、习不习惯。接着,总书记专程来到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家中,朱小红邀请总书记在客厅坐下,讲起自家的幸福生活。他依托沙洲景区办起了农家乐,每天都有两三桌客人,女儿也在景区工作,都有固定收入。望着幸福的一家人,总书记说,“你们家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承诺了就要兑现。让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走上小康幸福路,我们说到做到,一定会坚定不移走下去,践行党的誓言和诺言。”我坐在总书记的旁边,总书记鼓励我,当好村里的“火车头”,做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
总书记在村考察的最后一站,是村口的民俗广场。骤雨初歇,云开日出,广场挤满了欢送的人群,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共产党人自己有一条被子也会剪下半条给老百姓,这绝不是口号,不是做秀,我们就是这么做的。而且这种誓言,我们一直传承下来了。正是这样,老百姓才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老百姓的党。”
总书记的话,字字印在了沙洲瑶族村干部群众的心里。
记者:沙洲瑶族村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6年时间里接待了590万人次的游客,成为红色旅游的一个样板。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朱向群:沙洲瑶族村的红色旅游发展之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2016年后我们迎来了一段发展“黄金期”。第二年村子就建成了包含“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文化广场、沙洲田园综合体等文旅景点的红色旅游景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2017年景区建成以后,我们总共接待了590万人次的游客,节假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达5000人次以上。
随着客流量越来越大,我们引进湖南中惠旅等企业开发沙洲文旅市场,以村集体经济投资,建成了光伏发电厂、瑶族农家乐等村办企业项目。2016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只有3600元,现在已近84万元,每年为全村村民代缴一半的城乡居民医保费,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200多元养老金。
最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村民的变化。村民朱利志的妻子患强直性脊柱炎,动手术后欠了外债,甚至没钱买回村车票。红色旅游发展起来后,朱利志在民俗广场做起小生意,一年有9万元收入。她女儿也争气,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村里面还给了孩子奖学金。
我们村80%的村民都在村里有工作,家家都吃上了旅游饭,这也是我们当初发展红色旅游追求的目标。我们每年都会组织村民参加农家乐厨师、乡村旅游等“人人有技能”培训班,已经办了12期。我们还创办乡村振兴就业工厂,培训瑶绣、拼布绣技艺,大家靠“摆摊子、开店子、种果子”,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现在村里共有民宿、农家乐、游乐场等配套产业48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0.48万元激增到2022年的1.9万元。60出头的村民朱建平,参加技能培训后,种了5亩枇杷、水晶梨、红心桃等水果,每年收入超3万元。每次见到我就拉着我说,“只要肯吃苦,黄土也能变金土。”
记者:在沙洲瑶族村,总书记提出,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你们是如何落实总书记这一嘱托的?
朱向群: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关心地问了很多问题,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当时村里已经能做到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设有应急事务、农业事务、社会事务、党务服务4个办事窗口。如今我们推出了“五办”服务法,就是在村一级能够办理的“马上办”,村民不能到场、政策允许代办的“帮代办”,确需村民本人办理的实行“指导办”,因客观原因不能马上办理的“预约办”,针对老弱病残等群体“上门办”,总共充实了36项办事内容。现在,老百姓除了结婚和办身份证以外,其他的都可以在村里办结。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记录了1800多件帮办小事,这都是我们落实总书记嘱托的具体行动。
除了日常小事实事,我们还办成了村民的心头大事。随着日子好起来,人口多起来,住房紧张成了村民们说了很多年的心头大事。我们在后山选了一块36.68亩的地,第一期建设项目村民自筹了800万元,解决28个农户住房问题,现在已经在做雨污分流了。村民还成立了建房理事会监督资金使用,一期明年春节前就能入住。
我们还创办了幸福食堂、建造幸福民宿、举办幸福节会,现在“幸福新村”已经建起,“幸福食堂”正在稳定运行中,全村50多位70岁以上老人,都能免费吃到营养健康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