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张德斌代表,对我而言其实是一种解压。
第一次参与全国两会报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宏大。每一个议题、每一篇报道,都影响着千万人的生活,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这让我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写起。采访张德斌代表时,他刚刚完成在辽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他条理清晰,让每一个话题都回归到自身具体的经历中来,与他交流起来,让我放松了许多。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我们的采访也从这个问题开启。张德斌向我讲述了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的振兴故事。前段时间,他一直在推动战家村引进和推广无人机喷洒农药等新技术,他告诉我,战家村的4778亩土地主要是基本农田,保障粮食生产是首要大事,要考虑让农民增收,还得在科技创新上做文章。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对关注乡村振兴的基层代表委员来说,农业机械化是绕不过的话题。徐淙祥代表所关注的,就是“机器换人”。在前往北京的几天前,我就对徐淙祥代表进行过一次采访,作为屡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的“安徽麦王”,徐淙祥对未来农业发展有着清晰的思路——通过规模化种植、科技管理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附加值、减少环境影响。
他特别说到,农业也需要高科技,未来坐在屋子里就能把地种好,而与之相对的,是急需更多了解前沿技术、懂得现代管理理念的新型农民。这也是今年许多基层代表委员共同关心的话题。
徐淙祥告诉我,要灌溉他的1230亩现代农业示范田,这在过去需要许多人许多天才可以完成,如今只需要半天时间和9元水电费即可,科技创新让农业生产不再是粗活儿。他的话,让新质生产力这个热词,在我的脑海中有了具体形象与实践路径。
我很荣幸,在这个春天有机会参与到全国两会的报道中来,与其他媒体相比,乡村干部报的“自选动作”,始终是关注与挖掘乡村振兴一线具体的人和事。今年两会期间,我们共采访了几十位来自田间地头的代表委员,呈现了来自全国各地接地气、冒热气的基层声音。张德斌所在的战家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974年徐淙祥选择回乡务农的原因,也仅仅是希望能让村民们吃饱饭……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改变了周边许多人的生活,是乡亲们口中的“传奇”。
在宏大的主题下,基层代表们带来的是最真切的声音和最真实的故事,也让新任务、新蓝图都有了发力点、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全国两会关注的,既有国事,也有家事。通过一次次对话,我认识到,百姓身边的小事,也是整个国家关注的大事。而全国两会上的大事,也正是细化为一件件老百姓可感的小事,才有了温度,才带来了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