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正是小麦病虫防治的关键节点,别看这个飞机小,作用却很大。”最近,来自江苏克胜集团蜻蜓农服的农技人员刘刚,一直往返于南京市栖霞区和溧水区的生态智慧农场。他手里的这台多光谱无人机,是许多种粮大户排队借用的好东西。
“多光谱无人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技术,它最广泛应用的领域是巡田,实现药肥的精准投放。”刘刚介绍,农户们过去巡田主要是靠植保站的专家们下地去看,扒开一株株小麦看分蘖数和茎部生长情况,不仅十分辛苦,一天也只能看十来亩,而多光谱无人机只需要在无人机屏幕地图上打几个点,设置飞行高度等参数,就可以飞行作业,20分钟就能巡完千亩土地。
“草的情况什么样,苗子的颜色怎么样,肥料够不够,都会在无人机生成的作业图上体现,将田间各区域的数据传导到植保无人机之后,再由技术人员对整片土地进行针对性地施肥打药、清沟理墒,大大提高了精准度和效率。”刘刚说。
对于农户来说,无人机巡田的意义不仅在于高效,更在于能够降本增产。刘刚表示,“传统种地模式比较粗犷,有些农户一年就整体施一次肥、除一次虫,超过千亩的大田容易造成有些地方肥施过多,有些地方施得不够。经过无人机‘诊断’精确作业之后,每块农田基本能省出20%的肥料,增产10%以上。”
一边是科研院所大量的研究成果,一边是田间地头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像刘刚这样的农技人才,成了连接二者的一座桥梁。刘刚所在的蜻蜓农业研究院,一直专注于将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种田良法运用于田间地头。
刘刚介绍,研究院除了在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了生态智慧农场外,还在广西桂林、陕西西安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或科技特派点,与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展农业服务联合创新,像他这样驻扎在田间地头的农技人才,已经超过100人,去年共为6000多农户提供飞防、培训、农技指导、增产解决方案等服务,范围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
随着农户对多光谱无人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让刘刚意识到为农户科普农机标准使用必须提上日程。“就像开车需要考驾照一样,什么天气适合飞无人机,哪种药适合什么样的打药机喷头,药的浓度是否合适,都应该有一个规范手册,不然会损坏机器,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伤害到作业人员。”刘刚说。
解决这些问题,刘刚一直通过线上授课和线下田间学校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户正确进行田间管理,推动良种和良法相配套。最近,他所在的农业研究院,根据农时开展了一场针对性的线下培训。比如,小麦播种前,会针对种子的处理方法做培训。“专家们现场为种粮大户解决了许多困扰了他们很久的问题,农户来自田间地头的真问题,也给专家提供了研究方向。这种双向互动,让我们的努力更加有意义。”刘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