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邵晔达(左)在指导程思杰(右)学习红木产业相关政策。 吕宣祁 摄
师傅:邵晔达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徒弟:程思杰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平舒镇王裴庄村主任助理
徒弟谈收获
2023年5月,我考取河北省定向选调生,来到了廊坊市大城县平舒镇王裴庄村工作。在村里,我完成了从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体味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别样的幸福。
到村之前,市委组织部为了让选调生能迅速融入村街、站稳脚跟,为我们选定了帮带导师。我的帮带导师邵晔达,任职于大城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对口”选调生工作。另外,他曾在平舒镇工作过,基层经验丰富。
初到王裴庄村,我对村里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邵晔达看出了我的迷茫和无措,耐心带我一起走访熟悉村情,从村头到村尾,从田间到地头。我发现,村民对我都很客气,但明显有距离感,很难深入交流。“思杰,不要着急,只有和村民一起做事,才能真正融入其中。大家看到了你的付出,自然就会在情感上接纳你。”邵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最近村里在进行环境整治工作,大家都在植树,你也可以加入。”我立马申请加入植树大军。
我本以为植树很简单,可第一天就受挫了。我拿起铁铲挖坑,因为力气不够,累得大汗淋漓,一天下来身上都是泥水,手上还磨出了好多水泡,村民于是让我给树浇水。浇水也有技巧,每个坑里需要浇几桶水,是要根据土壤的渗水程度决定的,我常常把握不好这个度,好几次村民重新返工。
看着手上的水泡,摸着酸痛不已的肩膀,我情绪低落。这时邵老师打来电话,询问我这几天的劳动情况后,鼓励我说:“思杰,不要气馁,村民会看到你的付出。一开始掌握不了种树技巧很正常,慢慢来,熟能生巧。”我重拾力量,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我坚持每天和村民一起劳作三四个小时,在挥汗如雨中逐渐收获了村民的认可。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和村民一起植树873株、种植灌木700平方米,村街绿化率达到30%以上。
顺利融入后,我开始思索怎样帮助村民把产业发展得更好。通过实地走访,我了解到村里共有11家个体户从事红木家具制作,从采购、制作到销售,都由村民自己跑办,存在着款式老旧、销路单一等问题。怎样才能帮村民拓宽销路,我向邵老师请教。邵老师说县里每年都要举办红木文化活动,可以请村里从事红木生产的这11户村民参加。我立马搜集了市县红木相关产业扶持、优惠奖补的政策,制作出“政策明白卡”,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入户宣传。
村民王大哥家从2016年就开始从事红木产销业,去他家动员的时候,王大哥表示不愿意参加:“我现在卖得挺好的,不想参加这个活动,还要弄宣传材料、制作海报展板,这些我都不会。”“王大哥,您虽然目前销路还可以,但生产的家具款式已经有些老旧,参加这个活动,您可以看看别人家的款式,取长补短。宣传材料和展板我帮您做,包在我身上。”经过我的一番劝说,王大哥欣然同意。其他10户村民也纷纷同意,经过洽谈,每户村民都扩大了销路。
通过亲身实践,我懂得基层有很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要多在田间地头走走,感受泥土的芬芳,多为村民做实事,感受为民服务的快乐。
师傅有话说
程思杰是我们县2023届定向选调生,我在部里负责选调生工作,选岗那天是我接的她。我对她印象很深刻,个子不高,说话简洁,衣着干练。本来成绩排名靠前的她,可以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县,但是当主持人说出了几个岗位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城。
思杰被分配到了平舒镇王裴庄村,让我回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说来也巧,我刚工作时,在平舒镇的多个村街都工作过,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比较了解。
思杰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入村后,她谦虚得像一名小学生。“邵老师,想要搞好村情调研,我从哪里入手比较好啊?”“邵老师,村里的情况我基本都熟悉了,村书记让我多了解了解上级对村街的支持政策,你能帮我找找相关文件吗?”……
思杰的问题特别多,我也不遗余力地帮她解开一个又一个疑团。就这样,很快她就进入了工作状态,飒爽的性格让她跟村街干部群众“打”成了一片。王裴庄的一名村干部告诉我:“咱村的村干部大多年龄偏大,思杰这样的年轻大学生在村里,简直就是个‘宝贝’,很多工作到她手上进度加快了,效率提高了许多。”
思杰还是个热心肠,无论是村里的卫生环境治理、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只要有事情,她都要“插上一手”,村民称她是“爱管闲事”的女娃。有一次,我去村里找思杰商量点工作,在村委会等了半天也没见到人。她回来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汗水打湿了脸庞,衣衫都湿透了,原来她是为了动员村民参加红木展销会,挨家挨户做工作去了。
思杰总说:“我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她还真做到了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我在农村工作过,深知农村工作的纷繁复杂,我自认为自己有县、乡、村三级工作经验,但思杰的出色表现,让我不禁重新审视自己。如果换成是我,现在做农村工作还会不会激情满怀?看着眼前这位对工作充满了干劲,总是活力满满的小姑娘,就像小太阳一样温暖着大家,也深深感染着我。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相信每一个选择乡村的年轻人,都能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记者 姜嘉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