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辉煌 村宝之光丨上海太平村:用民声定民生,让民意更满意
2024-07-26 11:2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江桥镇太平村进村道路。 (太平村村委会供图)

  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管理指数第一村……作为“老典型”,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的荣誉很多,但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良眼中,太平村的民主管理是村子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20世纪90年代,太平村抓住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这条主线,总结出了“五个让”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创新推出了民主协商“五步工作法”。“但归根结底,太平村民主管理的经验,其实是尊重,尊重每一位村民的意见与权利,充分发挥每一位村民的智慧与作用。”徐良说。

  太平村是典型的城郊村,伴随城镇化的推进,太平村搭上了发展快车。2012年,太平村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取消传统村级党组织的设置建制,将全村80多位党员编入相应的村民组,率先在8个村民组挂牌,建立了8个村民组党支部,每个支部设立专门的支部工作室、支部会议室、党务公开栏、意见箱等。把党的组织直接建在了百姓的家门口,将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村干部摆正自身位置,从管理者心态转型为服务员角色,坚持民主原则特别重要。”据徐良回忆,当年的5月,谢家村民组党支部刚建立,支部书记万月星了解到,许多村民希望能扩大活动室。“当时有两间仓库租给了企业,可以收回来改成活动室,但是这样村集体会减少3万元的租金收入,再加上活动室的装修费,会影响到村民的利益,村民们是否同意,大家心里都没底。”

  “要想得到群众支持,任何事都不能对群众隐瞒,想做的事要听大家意见、同群众商量,让群众一起来做。”万月星建议向每个村民发放《活动室改造意见征询书》,把村民的意见、改造方案、投资金额、改造后的好处等告诉村民,让大家来表决。统计结果,55户村民一致同意改造活动室,很多村民还留下了宝贵的建议。不久,一个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呈现在谢家村民组村民面前,设置了图书阅览室、电视室、会议室等。

  这种尊重,也体现在对外来人员的态度上。太平村将民主管理延伸到“新村民”管理中。面对当时外来居住、工作在本村的来沪人员两倍于本地村民数量的新情况,时任村党总支书记的苏兴华认为,必须要尊重当时居住工作在本村的外来人口。为此,太平村重新修订《流动人口管理细则》,明确居住在本村的流动人员在遵守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基础上,享有与本村村民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对居住在本村的外来人员一律以“新村民”相称,“当时这在整个上海,也是具有突破性的探索。”徐良说。

  2011年9月,太平村举行新村民代表大会,49名新村民代表脸上都带着自豪。在太平村民主监督展示馆内,这些洋溢着喜悦之情的话语与那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都被定格在了展板上,那些发自内心的笑容已经融入太平村的发展历史,被每一个前来参观的游客印在心中。

  “太平精神就是善思别人没有想过的新思路,敢闯他人不曾走过的新路子。”据徐良介绍,太平村还探索出以“四联动、五统一”及“房屋托管制+新村民积分制”的管理模式,不断加强来沪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

  2017年11月,太平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桥镇启动郊野单元规划二期项目太平村农户搬迁协议签约。第二年太平村399户农户全部搬迁“上楼”。村民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转移到了社区,“但村民的身份并未改变,福利待遇依然在村里享受。”徐良说。

  “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加强村居联动,做好新时期的社区治理和群众工作,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是摆在太平村党委面前的新问题。”据徐良介绍,整村动迁后,太平村党委携手动迁小区,共同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推进“我爱我‘佳’村居联动”党建品牌,开展“组织联建、阵地联用、服务联心”治理模式等举措,让村民“离土不离心,上楼更上心”。

  本报记者 华贤东

  通讯员 张洁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