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看亮点 | 一簇八角,灶头添香村头创富
2024-09-27 09:0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一簇小小八角,为千家万户的灶头饭桌添香。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县,更是流传着“八角是棵摇钱树,一棵栽来百年富”的说法。在富宁县那坡村八角种植大户赵文光心里,八角真正开始“来钱”,还得从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后说起。

  那坡村海拔1280米,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凉爽湿润气候,成为了大红花优质八角的天然产地之一,百年以上老八角树有500多棵,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承载了村民的希望。然而,在赵文光和其他种植户看来,尽管那坡村八角种植“底子好”,但大伙零散种植且不规范,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加之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使得那坡村虽抱着“摇钱树”,但难觅“金果子”。

  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推动八角产业连片化、规模化发展,那坡村党总支聚焦“一村一品”战略,领办了众志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6名党员率先垂范,加入合作社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他们的带动下,65名镇村组党员纷纷行动起来,与480名八角种植户结成了紧密的帮扶对子。合作社实行“五管”模式,从思想观念到病害防治,全方位助力那坡村八角产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不仅提升了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更助推那坡村八角“走出去”,使得户均收入从昔日的不足2000元,跃升至如今的6.5万元,让村民们真正乘上八角产业的“致富快车”。

  然而,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提起前几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八角炭蛆病,赵文光仍心有余悸,“病害让全村的八角树落叶干枯、颗粒无收,那坡村八角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面对困境,合作社没有退缩,而是积极组织技能培训,邀请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前来指导。他们不仅解决了八角高农残、采摘难、病害多等难题,还鼓励农户优化果苗品种,推广使用新型掺混肥和无残低害农药。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户们纷纷行动起来,对1000余亩八角林完成了提质改造。

  “现在,八角的产量和品质都比以前更多更好,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赵文光站在自家郁郁葱葱的八角林前,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在他看来,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吸引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驻点指导,更为八角找到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像他这样的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提升农户和村集体的收入,那坡村把目光放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上,创新推出了“8515”利益分配模式。合作社按照每亩1000元向农户提供化肥、农药,在前两年,农户按照总收入的85%获得收益,而合作社则获得剩余的15%作为管理和发展基金;后三年,合作社继续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但所需物资由农户自行承担,收入则全部归农户所有。这一模式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为核心,在新寨、田坝等八角核心生产基地的建设中,村集体负责协调服务,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收购,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谈到小小八角产业的“版图扩张”,那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正科滔滔不绝:“我们通过选取优质母种进行嫁接培育,提升八角苗的品质与产量;同时利用八角叶制作精油等附加值产品。此外,我们还推广低龄矮化八角林套种油茶的模式,带动油茶产业发展,实现多渠道增收。”

  今年以来,那坡村在八角产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累计售卖优质苗种1万余株,培育优质八角苗10万余株,全村八角种植面积已达8100亩,预计产量将超过600吨,产值有望突破300万元大关。“我们要让八角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条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冯正科满怀信心地表示。

  本报记者 周晶

  通讯员 何小芳 王蕾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