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改革
殷殷嘱托
农业农村发展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强大动力。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新疆伽师农户采摘新梅。(喀什地委组织部供图)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记者在全国各地乡村采访看到,改革破题,让“人地钱”等资源要素更多汇聚乡村、服务乡村,农村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田埂消减,见证地力提升
农业农村改革,全力抓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个头等大事,是重要的“题眼”。
秋高气爽,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善厚镇五月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大型挖掘机、翻斗车、压路机来回穿梭。网格员林明生作为村民代表,正在监督施工情况,他现场给五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伟打电话:“曹书记,施工方把树枝都埋在土里了。”“我马上给施工方打电话,立即整改。”不到10分钟,曹伟匆匆赶来。“土里留杂质会影响作物生长!”曹伟严肃地跟施工方交涉,直至看到整改完成,才舒了一口气。
3年来,从1.0版的小田变大田探索,到2.0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马鞍山市围绕“田”字的改革从未停歇。聘请网格员担任监督员护航建设质量,就是一个新招。“我们村的小块田,最大3亩,最小才2分。建设后,农田小变大、弯变直,粮食产量确实高了一大截。”截至2023年底,马鞍山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5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2%。
曹伟说,改革开始后,也有“难以割舍”的,像大棚蔬菜种植户王鲁方是邻村人,本想在五月村70亩地的承包年限再延长2年,但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最终还是同意流转给村里。王鲁方说:“种粮关系后代,我支持,我回自己村还有20亩地可以种呢。”
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海边吹过来的秋风带着凉意。站在玉米地里,黄尖镇黄尖居委会种植大户黄海涛表示,现在地块大了,无人机也用上了,种地成本降低、收入增加了,他承包的320亩地每年收益超过20万元。他认为,农村空心化严重,年轻人外出务工,田地荒废的现象时有发生,小田变大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据介绍,亭湖区6.6万农户的19.75万块承包地已合并成4.08万块,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达81%。亭湖区的改革尊重农民意愿,将大田分为承包经营的流转区和小农种植的自种区,让想种田、能种田的农户都种上好田。改革还带来了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价格从过去一亩500元涨到了现在的900元。
小田变大田,村民村庄一块“甜”。走进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新庄社区万亩优质籼米种植基地,稻浪迎风翻滚,丰收气息扑面而来。2023年,新庄社区按照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尊重农民意愿、自种就近置换的思路,启动小田变大田改革。在新庄社区改出来的田块上种植水稻的大户陈允乐说,他承包了900亩地,方正平整的大田有利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去年水稻最高亩产达1670斤。新庄社区党委副书记林化猛表示,新庄社区计划对剩余1000多亩土地进行归并重整,这茬水稻收获后就开工建设。
随着种地上了规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不断健全。截至目前,全国超107万个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服务带动小农户9100多万户。
甘蔗西梅,甜在链条裂变
走进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庆合村,一片片一人多高、油绿粗壮的甘蔗长势喜人。“今年气候条件不错,加上数字化管理,甘蔗丰收在望。”在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的甘蔗“数字农场”新和基地,蔗农黄李渊说,以往种甘蔗辛苦且收入不高,如今他将自家甘蔗地流转给企业,在家门口进行蔗田管理,一人可照看上千亩甘蔗地。据悉,新和镇甘蔗“数字农场”目前已有3200亩。在新和镇那颜村,村“两委”积极探索土地托管服务。村民凌祖海将40亩耕地委托给村里经营,每年可获得3万元保底收入,年底还有分红。
崇左来宾市则在甘蔗产业链上建组织、强队伍、促服务,依托广西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蔗糖产业党建联盟,覆盖制糖、造纸、酵母、有机肥及蔗叶综合利用等23家蔗糖全产业链企业。同时,来宾市还在产业一线全面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打造凤凰镇黄安村、南泗乡大宝村等20个万亩糖料蔗“双高”基地,带动全市发展糖料蔗种植面积170多万亩,蔗农每年收入近50亿元。
说了甘蔗,再看西梅。现代农业,不仅要实现人与技术的现代化,更要整合生产体系释放活力。2024年,新疆伽师县种植“伽师新梅”(即西梅)57万亩、产值达74亿元,带动全县居民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全国每10颗西梅中就有7颗来自伽师。产业链上的裂变,让新梅成为伽师的支柱产业。这几年,县里引进京东、百果园等8家鲜果销售企业,引入迈夫、绿萌等12条果品智能分选线,引进汇源、元亨等14家精加工企业,引进启创、疆香果等3家包装生产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新梅产业链。2021年之前,伽师产的新梅被贩子收购,一公斤仅四五元,如今价格为25元到30元,媲美进口西梅价格,保鲜期也从2021年前的60天延长到130天。冷链运输已成伽师新梅的重要运输方式。
“在伽师,党员干部都是要承包新梅果树的。”伽师县委组织部有关人士介绍说,这几年,伽师汇聚新梅研究院、行业组织、上下游企业、职能部门、属地乡镇等37家成员单位,成立新梅产业链党建联盟,并在新梅产销各环节建立党组织,推动党建与新梅产业链深度融合。伽师县英买里镇阿亚克兰干村村民莫拉吉·玉素普说,他去年种了23亩新梅,纯收入65万元,今年扩种到45亩。
产业延伸,抱团取暖,打开姿势各不同。在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南园村,村党支部联合周边6个村庄、15家企业、4家合作社建立片区联合党委,成立强村公司,打造鲁南特色小吃街,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2023年,南园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800万元,还带动周边6个村各增收30万元以上。
改革不止,耕耘不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袤田野春风激荡,农业农村改革正阔步向纵深推进。
摘牌减表,基层“马壮车轻”
今年以来,贵州省台江县将整治形式主义、解决“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作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任务,着力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等问题。“轻松多了,报表减少,开的会也少了。”台江县台拱街道红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敏高兴地说。
走进红阳村党群服务中心,曾经被各类牌子和满墙制度挤满的空间变得整洁清爽。原本被各种报表、各类App束缚在活动室的村干部,如今有了更多时间到村民身边去服务。“减负后,我们把时间精力放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将闲置房屋统一盘活管理,国庆期间接待游客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33万元。”红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万胜说。
为“车”减负,为“马”赋能。截至目前,台江各类督查检查活动同比减少17%,全县性会议次数压减37%,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压减61%。吴敏说,村级经费持续增长,村干部工资持续提高,村干部岗位对年轻人吸引力越来越大。
10月10日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开栓供暖日,大庆市让胡路区创业八社区居民范厚平选择在“庆数通”平台线上办理热费补贴,不到5分钟就办完了,方便省心。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大庆市打造“庆数通”一表制填报系统,推动全市填报表格数量由1525个压减到685个,数据填报项由39618项压减到6403项,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推开门、迈开腿,帮群众分忧解难。此外,针对群众办理量大的低保、热费等公共服务事项,开发15个“补贴类一件事”数据核验模型,推动服务精准高效。
河北省沧州市则聚焦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从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入手,清理不规范标牌8991个。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俊男说,村“两委”以摘牌子为契机,对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清理规整,不少来办事的村民都称赞环境亮堂了很多,纷纷说“早这样就好了”。他认为,村干部应从疲于应付上级检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变“千斤重担”为“轻车简从”,贵州省望谟县则在持续精减督查检查上下功夫,消除对基层多重考核现象。同时,改进考核方式,将16个乡镇(街道)分为三类,取消“月调度”“季监测”,减少查看资料、报表、台账、图册等,改用统计数据和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成果展开考核。此外,还精简考核指标,对乡镇(街道)的综合考核指标压减50%,而乡镇(街道)对村(社区)的考核指标不超过10个。
简化流程,轻装上阵,基层干部精气神足了,农村改革创新动能也更强劲了。
本报记者 周静文 刘琼 尹丹丹 许露露 倪怀成 车婧 朱秀霞
通讯员 赵广超 邰芸 刘金鹏 闫帅 曹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