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 我在村 | 为村民带来“泥好时光”
2025-04-11 09:2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王昊程展示陶艺作品。(坨头寺村村委会供图)

  去年夏天,我来到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坨头寺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刚到村里,村书记杨春江以及驻村第一书记张传帅就神神秘秘地问我会不会捏泥巴,看我一脸茫然,他们也不再“卖关子”。他们告诉我,坨头寺村是“农业中关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市级提升村,有60多年的制陶传统,村里联系了曾在景德镇学过陶艺的村民杨立红,筹划建设一座陶艺馆。如何“捏好泥巴”,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两位前辈给我出的“考题”。

  那段时间,两位书记边带着我逛村边介绍村情,告诉我要想“捏好泥巴”,要先从提升村居环境做起。之后的日子里,道路修复、车位规划、河岸景观提升、公园设施改造、宣传栏构思,琐碎的工作成了我的日常,也帮助我在无形中融入到了这方水土。为了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我们看遍了村里大大小小的房屋,最终选定了村头公园的集体闲置用房,设计的与文化建设、运营收入关联的优惠政策获得了村里干部群众的认可,既解决了陶艺馆的选址难题,也唤醒了村里的“沉睡资源”。

  捏好泥巴还要练好内功,也就是塑造文化品牌。我们与经营者杨立红大姐反复沟通,定下了“泥好时光”这一主题,既突出了“泥”的符号,又巧妙运用了“你好”的谐音,还与平谷区发展战略中的“休闲新时尚”完美契合。在平谷区“一村一主播”政策号召下,村里引进了直播创业团队,建设了峪口镇第一家村播直播间。“村播+陶艺馆”的联动,成为又一个“捏好泥巴”的好点子。此前不看直播的我,下载了大大小小的软件,注册了覆盖全平台的账号,从与村里的主播谈流量、写方案、学技巧到上场实践,我的脸皮越来越厚,村里陶艺馆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随着陶艺馆的红火运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坨头寺村体验捏泥巴的乐趣。同时,我也注意到村里的大爷大娘们总是百无聊赖地晒太阳,在村里走访时也时常听到父母吐槽和孩子有代沟等,这激发了我们的灵感。于是,我们利用镇里拨付的活动经费,组织了关爱残疾人、关爱老年人、亲子互动等活动。活动红红火火办了起来,陶艺馆收获了口碑,百姓收获了笑容,而我又找到了一个“捏好泥巴”的答案。

  从庄严法庭来到基层热土,我努力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通过检索案例,我注意到在定制产品、体验陶艺活动时容易存在纠纷,我积极向运营者普及商家的法律责任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打造IP形象时,我通过检索相关资料,避免IP相似可能产生的侵权风险,为陶艺馆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现在我一闲下来,就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该如何“捏好泥巴”。我困惑过、头疼过,成长与收获也在其中。此刻的我,打心底里觉得“捏好泥巴”可真不简单。 王昊程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