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孙杰 高玉泽) 今年以来,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创新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机制,在全县21个重点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着力破解项目“协调难、推进慢、服务散”的痛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该县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支部、一支队伍”原则,由县级领导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整合属地乡镇干部、企业负责人等骨干力量。临时党支部作为项目攻坚“中枢”,建立“周调度、月调研、季度研判”机制,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护航服务,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找企业”,将党的领导贯穿项目全流程。
临时党支部挂牌亮责,党员主动亮身份、担责任,深入一线化解堵点。中红三融项目曾因用地纠纷停滞,支部党员日夜走访协调村民,一周内成功化解矛盾。针对水电接入等要素保障难题,支部协调部门现场办公,平均缩短建设周期20%。在县杂粮食品产业园推进中,支部成员通过数十次入户恳谈,帮村民算清“土地流转+园区就业”的双重收益账,有效化解阻工矛盾,部分村民还就地转化为园区工人。
“支部建在项目上”不仅有力打通项目堵点,更成为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的强大引擎。总投资10亿元的县杂粮食品产业园带动多家种植、加工企业集聚,形成链式产业集群,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7.2亿元,可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直接带动上千农户增收。新能源、乡村旅游等项目同步发力,持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