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楠(右)与村民在红花种植基地采收红花。邵云忠 摄
“我是后邵村乡村产品推荐官,我们的红花可以直接泡水饮用,欢迎大家来选购。”在山东东营“你的市集”活动中医药专场上,利津县汀罗镇后邵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振楠热情推介着村里种植的红花和油莎豆。
2023年11月,马振楠主动向单位利津县人民武装部申请驻村,经组织选派来到了后邵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后,他用一个月时间走遍田间地头,察看农业基础设施,走访80余户村民,召开16次村“两委”会议和村民座谈会,直面后邵村在产业结构、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痛点,形成了4000多字的《后邵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帮扶工作锚定方向。
马振楠在部队服役期间,便对中药材很感兴趣,业余时间喜欢研习中医药知识,是个不折不扣的“土专家”。后邵村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大部分土地为“退海之地”,土地盐碱化严重,含盐度达千分之四,属中度盐碱地。马振楠去安徽、河北、河南、云南、新疆等地调研中药材种植,发现红花的耐寒、耐旱、耐盐碱能力都比较适合利津,他果断引进了中药材红花的种植项目。
为打消村民们的顾虑,他邀请市级专家检测土壤盐碱度,举办10余场种植技术培训会,挨家挨户讲解市场前景。为推广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发放资料500余份,培育了10户示范户。
2024年6月,首季10亩红花试种成功,亩收入达8260元,较传统作物增收3倍以上。“小红花”成就大产业的经验做法被媒体报道后,吸引周边12个村前来学习,马振楠也被聘为 “技术顾问”,推动中药材红花在全县推广种植。
收获红花后土地不能空闲着,马振楠挠起了头。深思熟虑之后,他又瞄准了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油莎豆产业。然而,村民们对这个外来品种普遍心存顾虑。他便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清油莎豆的功效、利润、前景,并自己拉来赞助130余万元,帮助村民解决资金难题,承诺“一旦亏本,由自己承担”,在他的一再努力下,村民们放下包袱,投入油莎豆的种植中。
种植当年,油莎豆亩产1400斤,亩产产值四五千元,给全村带来丰厚收益。马振楠告诉记者,为延伸油莎豆产业链、保障销售权益并带动就业,他正筹划建设油莎豆深加工项目。他还计划建一个农产品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红花和油莎豆的功效,为村集体增收。
本报记者 倪怀成 实习生 魏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