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流变 最美乡愁
2019-02-18 09:3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年俗流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真情。一年又一年,真情永不变。

  ■无论过去怎样,已然成为过去。未来已来,我们抖擞精神,迎来新的春天。期待2019,美好不断。

  --------------------------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人们纷纷重返工作岗位;但浓浓的年味儿依然让国人回味无穷。年是人们最值得收藏的美好记忆。岁月悠悠,一年又一年。

  年,对中国人而言,是体察涵泳天地情怀的时间意识。

  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日子。每个人在此时,心中自然吉祥欢喜。这兴发的喜气,中国人称之为元。元为始,万象更新,生意盎然。

  如今过年,赋予了科技的新风。微信、抖音、支付宝,全民广泛应用;网络、电视、广播、微视频,全媒体传播;回家、春晚、中国年,家国情怀高涨。科技与文化,习俗与新风,交错叠加,混成一片,融合一体。

  年俗对中国人而言,非逻辑非理性,更多是感性是亲情。好的年俗是爱的感觉,是幸福的味道,是善的养分,美的享受,是美善和一的氛围。

  传统年俗都是人心人情的外现。哲学意义上,中国人笃信天地君亲师。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因以正声正告传天下音,故圣人言为天下则,行为天下法。中国人视父母祖上如天地,年三十,晚辈给逝去的祖上上坟祭拜,大年初一早上孩子给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邻里长辈拜年,喜心接受长辈祝福,成为全民族集体最喜乐的一天。

  一句“拜年了”,蕴涵着中国人无尽的祝福,无尽的期待,也涵泳着中国人无尽的美好与希望。修辞立其诚,温故而知新。在心为志,出言为诗。对于亲情,中国人强调语言表达,诚于中,行于外。言语以诚意为本,声音以美善为本。诚意加上美善才能让人心自然向往,民德归厚,天下归仁。

  对于亲情与爱的表达,中国人擅长用诗,用歌,用乐,用舞,诗歌舞乐皆是情与爱的外化与美化,圣人因言设教,谓之善喻。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歌诗演乐皆是怡情表达,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美最善表达。

  年俗流变是时代变迁现象。春节年味中,中国文化是主轴。对年俗,中国人擅长用“美”的方式叙说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不读诗,无以言。自诗经开始,中国人丰沛的情缘于对天地万物的兴发之感。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吟诵皆是用声音来传递中国人的悲苦与情爱。而年俗对中国人而言,是用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来诠释对天地万物的情与感。在年俗的喜乐中行吟。

  春联、年夜饭、拜年,成了全球华人最美的记忆。家与孝是中国人心人情深处的永恒主题。孝亲尊师,兄友弟恭,尊尊亲亲,长长老老,敦亲睦邻,守望相助,邻里乡党,内外和谐。这是传统中国乡土最美的年俗画面,用乡音诱发华人之为华人的中华意识,用祝福唤醒人之为人的良知,用礼乐歌舞绽放全球华人之真情。

  每年春晚已成中华民族年度精神大餐,也是全球华人家庭团聚与孝亲敬老共享喜乐的集体美好记忆。央视春晚、各省春晚、国学春晚、声音春晚、乡村春晚,版本众多,多元多样,交相辉映,形成春节最亮丽的风景。

  今年央视春晚主题是“家国情怀”。取材接地气,效果得民心。春晚也己成为全球华人最美乡愁,这是专属于中国人的精神空间,充满着家国情怀,充满着人文艺术,也充满着时代审美与中华精神。

  时光悠悠,年俗流变。人文日新,一年又一年。带着希望,怀着感恩,奔向梦想。中国人对新充满着向往,也充满着信心。一年又一年,既代表着不舍,也代表着更化,更代表着新的希望。提醒我们自强不息、自我更化、不断创新、葆有生机,提醒我们培植厚德、涵泳孕育,含弘光大。

  年俗流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真情。一年又一年,真情永不变。

  无论过去怎样,已然成为过去。未来己来,我们抖擞精神,迎来新的春天。期待2019,美好不断。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