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极为特殊的春节,笔者结合“乡情微调研”活动,对农村防疫工作进行了观察与思考,为大家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战“疫”故事。
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影响,春节期间有着许多与往年大为不同的景象,从“封城”到“封村”,一项项严防严控举措接踵而至,疫情防控形势空前加大。特别是恰逢春节这段时间,很多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过年,村里老人小孩防护意识又不足,自由自在惯了的村民更不习惯“宅”在家里,加上农村范围大、居住散、路口多,非常难以设防,更需要致密部署。
正是由于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在战“疫”的大考面前,基层首创从未缺失,各类配套举措和工作创新极为“硬核”。涌现出一个个极具操作性的排查监督方式,宣传上农村大喇叭土话“喊村”也发挥了奇效……特别是乡村遍野纷纷树立起来的一款款“战地帐篷”,深深吸引了笔者目光。
乡村不像城市,这里没有社区的围墙,不可能进行集中管理,“战地帐篷”就成了封村的“硬核”力量。笔者看到,这样的“战地帐篷”一个行政村大约有10多个,并配备了以村级党员干部为主的小分队在此严防死守,落实“属地责任”。
可以想见,这不仅是一个防疫卡点,更是一个24小时轮流值守的岗亭;他们的工作也不仅是“拦人”“拦车”如此简单,更需要对过路人员测量体温、讲解宣传、提供服务,所以这俨然是一个卡点上的“临时村部”。
虽说是“临时村部”,场地是临时的,人员也是临时抽调组成的,但值守人员对疫情防控的决心和信心、责任和使命绝不是临时的。“临时村部”虽小,但它体现的确是当前与长远、一域与全局、小家与大家的宏大辩证关系,是作为一个个小小的村庄,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打赢这场战役做出的共同努力,体现了战“疫”一线的“硬核”担当。
这场战“疫”关系到深层治理,是对基层治理的一次大考,是对治理能力的一次大练兵。广大农村地区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治理优势,一个个“临时村部”就是一个个“治理网格”,很多乡村还将临时党支部建在卡点上,助力“临时村部”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起一道道严密的“红色”防线。
这场战“疫”,是考验党员干部的好时机。“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奋战在“疫”线的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开启“春节不休”“5+2”“白+黑”模式,在各个“临时村部”上为抗击疫情做出积极贡献。他们的行动,绝对没有“作秀”“博眼球”的成分,只有满满的“干货”。
正是因为“临时村部”始终驻扎在群众当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架起防控疫情“最先一公里”的坚固堡垒。正是千千万万个“硬核”党员干部、基层网格员、志愿者队伍的见“疫”勇为、一心移“疫”,才能克服农村防疫“硬件”上的弱势,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农村的协同防控下,我们一定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早日拿下疫情“拐点”,等到花开疫散的那天,看到战“疫”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