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我成为了一名选调生,背起行囊,告别大城市的繁华生活,投身艰苦的基层。八个月的驻村生活,我经历了风雨,也尝到了“酸甜苦辣”,更收获了成长指南。
初欢(左二)走访村民
从“校门”到“机关门”,从研究生到“小学生”,初入基层的我,因讲一些“外行话”、干一些“外行活”而闹出不少笑话,这让我产生了本领恐慌感和能力危机感。不破不立,我很快调整状态,文件看不透,就向镇、村两级负责此项业务的骨干请教;村语听不懂,就拿出学英语时的劲头,淘一本《宿松县方言研究》,搜罗方言视频,关注方言主播,从最基本的音标开始读,将每次会议发言录下来,对听不清、听不准的地方反复听,拿起小本子记下村干部与群众对话中的交流技巧;村情捋不清,就制定每日入户走访计划,绘制“夏家村困难户分布图”,将每一户的地理位置、家庭情况、困难原因详细标注……厚厚的茧子、黝黑的脸庞、地道的方言,见证了我的努力与付出,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进步。
在基层工作,还需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及善后。4月5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新屋组低保户余江红家突发大火,速来参加打火(灭火)!”我赶紧爬起来,顶着寒风,疾行在冷清的乡村小道。当我赶到事发地点,眼前火光与烟雾缭绕,耳边是消防队员喷注的水声与受灾农户的痛哭声交织着,救民于水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那一晚,我们和大火作斗争,我们同时间争分秒,当东方露出一抹曙光时,大火终于被扑灭了。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较大,共烧毁房屋一间,烧死猪、牛各一头。看着情绪奔溃的受灾户,我连早饭都没吃,就去准备相关材料,申请受灾资金救助,并在各包片干部微信群里发起募捐倡议,最后共筹集房屋重建资金1.5万元。当我将救助款交到受灾村民手中时,村民眼里噙着泪水连声道谢。一霎那间,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涌上心头,我为自己的人生有这样一次经历而倍感骄傲,为当初义务反顾奔赴基层而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