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农村
2022-03-22 14:56: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帕特里克·佩泽纳(德国)译者吕珂昕

  受到疫情的阻碍,2021年年初,我才得以再次来到中国,担任中德作物生产和农业技术示范园(DCALDP)的德方顾问。这个在中德两国农业部门支持下成立的示范园,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大有镇的黄海农场里。对我来说,从德国最大的城市——柏林搬到中国的小镇来工作并不容易,但这难得的生活和工作体验是我人生中的重要机遇之一,对此我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说是“再次”来到中国,是因为我曾在2019年和2020年先后两次到访过中国。当时,我参加了两国农业部门共同发起组织的“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走访了江苏、山东、内蒙古多个省份的农业企业和农场,对中国多元发展的农业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意识到,中德两国在农业种植和耕作上合作潜力很大,如果将两国的方式方法结合起来,能够取得对农民、环境和消费者更好的成果。

  到示范园的最初几个月,我再次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晚上,我经常跟同事们一起吃饭,休息的时候还会一起去唱歌。还有一次,大家邀请我一起参加了一场婚礼。这些经历非常有趣,也帮助我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当然,我也逐渐适应了在中国南方大型农场里的工作流程和节奏。每天一大早,我和我的团队领导亚历克斯(他也是德方专家,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年)会到田里收集作物样本,计算植株数量,评估当前做法,以分析如何改进种植方法。下午,我们会整理材料,跟当地的研究团队进行讨论,准备培训资料或分析监测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我们撰写的手册、讲义、书籍等出版物都会在DCALDP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发布。

  农时不太忙的时候,我们也抽时间去参观其他的农场,并在示范园里接待来参观的客人。从拖拉机机手到大学教授,从当地农户到政府部门官员,他们都可以来农场与我们交流,共同讨论中德作物种植。过去一年,虽然受到疫情的限制,仍然有超过3000人来示范园参观或参加我们线上线下的活动。

  在我看来,这些交流讨论是我工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通过种植理念和方法的互换,能够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想法,促使他们采取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对生产者、消费者和自然环境都友好的生产方式。当然,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需要时间。有时候,传统知识和想法还会阻碍进步。不过,我看到,这里的人们都非常愿意讨论新理念,愿意接受新变化。

  在我走访不同省份的不同农场的时候,我也看到了挑战和潜力。例如,在不利的条件下,不能开展相关的农业作业。如果土壤太湿润,就不适合耕作;强风条件下施用农药,会降低用药的有效性;过早收割作物,会造成较大的损失。还有,工人们应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这意味着设备和机械都应是安全和易操作的。如果一台拖拉机让机手觉得不顺手,大多数的机手都会试图尽快完成工作,而不是把工作做好。

  另一件我在意的事是农资利用和环境保护。最近一年来,农资价格一直在上涨。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资源因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使用方式被浪费掉了。农药等化学用品的外包装也需要更小心地处理。不然,不仅会增加农民的成本,还会污染环境。

  中国政府部门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也出台了政策,并拿出了财政资金来支持。但是,要让众多农民都提升意识和掌握方法,还需要不同领域共同开展工作。

  经过这一年的观察,我认为,对中国农业来说,一个潜在的机会是重新发掘博大精深的、多样化的传统方法,并将它们与现代化、最先进的耕作方法相结合。这样结合出来的生产方式,将会是成功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方式。此外,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普及,提升科学认知和增加农业吸引力这些方面也很重要,全世界都应该为此而努力。

  到目前为止,这些改变都还在逐步推进。在欧洲,许多农民也在被迫根据法规做出改变,而早期已经采用新技术的先行者则占据了巨大优势。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加速变革,以便能够尽快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生产更优质的食物。我认为,增强农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应该是第一步,我们需要更多有想法和知识的年轻人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