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里(右)在村民家中走访
2021年9月,我来到青海省海东市巴藏沟乡担任索家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我家在宁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宁夏和青海两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感情、民族感情和地缘感情,在青海这片土地上工作,我是把青海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两省的方言差异也不是很大,虽然我不会说,但基本能听懂老乡的话,这让我开展工作信心大增。
索家村常住人口仅60余户,另外一半户口的人居住在县城或者在省内外务工,常住户中近三分之一是脱贫户,实际上,索家村是一个“空心村”。由于疫情的原因,入户走访有些磕磕绊绊,有的村民还在病中。
在一户村民家里走访时,一名30多岁的小哥让我深受触动。他和爷爷在一个户上,他患有肾结石和肠梗阻,肠梗阻至今未治愈,父亲在村里务工,母亲是村里的村医,虽然乡政府给他申请了低保和大病救助,但一家人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然而,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他并没有丧失信心。
我利用网络、微信和医院电话等平台,帮他详细查阅了全国的胃肠外科医院排名,推荐他到离家稍微近一点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肠胃外科就医,并叮嘱他就医之前要网上联系好医生,最好能网络预诊之后再去医院。“小马,很感谢你为我家孩子操心,真的非常感谢你。”他母亲一个劲地说。
根据乡党委的安排,每一名村干部都要参加“承诺践诺”微心愿活动。张寿存是索家村的一名孤寡老人,年过六旬,患有听力障碍,为他购买一副助听器是我的“承诺践诺”列表之一。“七一”刚过,我和村支部书记去他家送助听器,老爷爷高兴地摸着助听器,却不知道怎么使用。我仔细阅读了说明书,给他戴上并让他试听。“戴上这个一下子感觉听得清楚多了,谢谢你,小伙子”。老人满意地说。
从宁夏到青海,从“山海情”到“青海情”,我一直用自己的一份热忱延续着这份地域情怀。村间舍里回响着悠扬的田园牧歌,村民们不断收到来自这个乡下“尕娃”带来的爱和温暖。
一晃,到村任职时间已过大半,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再加上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还有很多事情未能为乡亲们办完,有些遗憾,剩下的大半年时间,我要好好利用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