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我在村 | “大舞台”上必定有用武之地
2024-01-19 16:23:00  作者:孔雪逸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21年8月,从东南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江苏宿迁,担任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街道杨楼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踏上了筑梦田野的征程。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杨楼社区,我操着一口乡音做自我介绍。大家津津乐道村里来了个研究生,也满眼疑惑:“你这学历留在村里是不是浪费了?”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基层治理实践中,我很快从居民的法律咨询中找到了突破口。

  “小孔书记,我妈在食堂干活的时候手被卷到切面机里了,负责人到现在也没给个说法,你是学法的,帮帮我吧。”一天,一位居民一脸焦急地找上了门。我一边安慰他,一边询问事发经过。弄清原委后,我与双方多次沟通协商,经过一次次说理讲法,终于争取到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孔雪逸(中)在杨楼社区为社区妇女普法。徐士通 摄

  个例的成功很微小,我并不甘于此。杨楼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不像城市社区有配套齐全的居住环境、素质较高的社工队伍和发展完善的治理体系。要想解决涉农社区基层治理方面的难点、堵点,必须要建立法治社区品牌,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基层法治建设的作用。

  事非经过不知难。虽然有了法治社区建设的初步思路,但是我一个初出茅庐的选调生能干好吗?在与社区“两委”讨论、咨询了研究生导师和学院的意见后,我创新推出了“1+1+N”法治社区建设模式。以一个年度普法计划为指南,树立“普法之路”风向标;引进东南大学法学院青语倾言普法宣讲团和法律援助中心,点燃“法治助力”新引擎;以“两官一律”(法官、警官、律师)充实专业力量,以“一长四员”(网格长、驻居民警、党建指导员、调解员、网格员)共建调解联盟,汇聚N方力量,擦亮“法治社区”新名片。

  搭建好法治平台,才能畅通普法入户“最后一公里”。利用“八五普法”这根指挥棒,我们结合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如妇女节时以“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为主题,普及夫妻共同债务纠纷的情形及解决方式、生育保险的概念及维权方式、妇女权益的特殊保护类型等法律知识。另一方面,从培育法治人才入手,提高基层纠纷化解水平。邀请法院、高校等专业部门进社区,对干部开展专门的法治教育宣讲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干部依法用权意识与依法办事水平。同时,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选派老党员、社区干部等成立矛盾调解委员会,对接社区法律援助律师,广泛开展基本信息研判、矛盾纠纷调解、风险问题排查等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社区”。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调解工作室、文化礼堂等场所,我将法律语言转化成浅显易懂的方言,用生动的例子为居民们普及法律常识,同时也讲解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我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