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聘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源头工程”,只有选得好才能保证以后干得好。延庆县首推“见习村官”的做法,既是对这项工作认识的升华,也是对完善选聘机制的有益探索。
基于对选聘工作重要性的考量,今年各地相继推出了一些创新之举,如浙江探索分类招考,上海试行名校定向推荐,湖南等地对研究生免去笔试,广东梅州则在大二、大三学生中培训“准村官”等等。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选聘工作存在的问题。比如,个别地方只注重完成选聘计划,对究竟选什么样的人、选了之后怎么办,缺乏深入研究和超前谋划;有的甚至采取守株待兔的战术,来一个算一个。这种工作的简单化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缺陷:有的大学生对农村缺乏足够了解,到村后发现实际与理想不符,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有的大学生个人素质与农村不相容,始终难以进入角色,以致半途而废;还有的则是把村官作跳板,人在村里,心在考公务员上,没有发挥“村官”应有的作用。
如何把真正适合农村工作的报考者吸收进村官队伍?这是选聘环节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单纯的以考取人,一张卷子“定人”的做法表面上看上去很公平,但实际上很难全面衡量报考者的综合素质。要真正把好“入口关”,则需要通过创新和完善选聘机制,对报考者的兴趣、性格特点、到村志向以及对农村环境的适应度等进行全方位考核,确保选得准、选得好。
大学生村官是个新生事物,许多工作都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延庆县推出的“见习村官”制度,其意义在于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创新路径,敢于试,勇于闯。实践表明,让大学生当“见习村官”,有效“校正”了报考者的心理预期,避免了盲目冲动,也使那些想通过当“村官”混个基层经历的人,选择知难而退,从而减少了“村官”流失现象。
只有不断深化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认识,才能不断增强创新的原动力,也才会出思路、有招数。这就是延庆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