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思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坚持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从资金投入、干部选配、基础提升多方面着手,扎实推进“三基建设”,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持续加大投入。我们累计投入4226万元“三基”建设资金,全面完成村级活动场所提质改造、乡镇周转房建设及“五小”设施提升等工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高到22.6万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提高到村均10.3万元,村“两委”主干岗位报酬提高到年人均1.9万元,村级报账员平均岗位报酬达到1.1万元,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平均岗位报酬达到8000元,为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选好配强班子。我们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将选人用人作为换届工作最关键的一环来抓,严格标准、严格把关,积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结合“两委”换届“回头看”,针对村“两委”班子进行逐一排查分析,建立党员违纪违法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及农村干部涉黑涉恶及时通报处理等工作机制,加强对村组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管理,全县95个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性别等结构日趋合理,班子整体功能和战斗合力进一步增强。
整顿规范提升。我们坚持集中整顿一批、规范建设一批、品牌创建一批的工作思路,实行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带头包联、县直部门单位定点帮建、乡镇党委书记包点整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蹲点整顿的工作机制,28名组工干部包联驻村指导,规范建设259个基层党组织,创建党建品牌47个,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得到全面提升。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帮扶干部是决战先锋。我们将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从选配、管理、考核三个方面同步发力,切实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的运行管理,形成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工作合力。
充实帮扶力量。选派49名第一书记、243名驻村工作队员常态化驻村开展工作,全县所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选派35名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抽调24名同志到县扶贫办及乡镇扶贫站工作,进一步充实脱贫攻坚队伍力量。
落实待遇保障。对于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扶贫干部,我们给予更多关心和爱护,切实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为每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配套1.25万元补助,分别为每名第一书记、每支驻村工作队安排5000元、10000元工作经费,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落实50名农村本土人才岗位报酬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四险”,切实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本土人才全脱产在村提供有力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之中。
严格考核管理。我们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条件具备的优秀干部加大培养使用力度,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苦干实干、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将脱贫成效、驻村帮扶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对表现突出的7名第一书记提拔使用,22名驻村干部纳入后备干部人选,以严格的考核管理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我们从干部能力提升、人才引进、技能培训等多方面下功夫,稳步提升基层干部脱贫攻坚能力,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
大力开展干部培训。我们切实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围绕中央和省、市扶贫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分批次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农村“两委”主干专题培训500余人次,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实施推进人才战略。我们积极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育农村后备干部321人,吸引48名本土人才回乡服务,公开选拔招聘55名事业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充实到乡镇脱贫攻坚主战场,把更多的“好干部”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岗位,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一线队伍力量。
深入开展技能培训。我们依托乡村“农民夜校”,围绕核桃林、中药材种植、食用菌养殖等内容,邀请专家学者深入乡村一线,对“两委”成员、农村骨干党员、能人大户等进行培训,累计受训人数达到1500余人次。同时,充分发挥骨干党员、能人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贫困群众丢掉依赖思想和守旧意识,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发展能力,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致富。(作者为中共交口县委书记)